牙龈痛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惊蛰时节一年里生机最足的时候,做好这3件
TUhjnbcbe - 2024/4/1 16:40:00

惊蛰,是一年之中,万物最生机勃勃的时节。农历书记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惊蛰时分,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惊蛰三候

第一候:桃始华,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于惊蛰之际开始开花,自此渐盛。

第二候:,黄鹂鸣。黄鹂鸣叫,动物开始求偶。

第三候:鹰化为鸠。鸠是一种体型较小的鸟类,惊蛰时节,天空中的雄鹰渐少,像是布谷鸟一类的小鸟却多了起来。

在古代,惊蛰有启蛰之称,意为开启。此时天气渐渐回暖,春雷一响,桃花盛开,鸟雀鸣,阳气复苏,乃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古代还流传着惊蛰日祭白虎的风俗,祈求用白虎的力量镇压住活跃的蛇虫鼠蚁,以免招来灾祸。

除此之外,还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谐音“离”字,相传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保全年好收成,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虽然吃梨和好收成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春天吃梨却可以助益脾气,养阴润肺,令我们五脏和平。

在古时候,人们还会在惊蛰蒙鼓皮,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神仙,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惊蛰养生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

最近很多朋友都在被坏情绪、失眠、上火这三个问题困扰着,我身边的朋友大多数都遇到了这些问题,因为一点小事,火气蹭蹭往上冒,没有宣泄口,很容易与人发生争吵。

加上体内的火气很旺,牙龈肿痛,口腔溃疡,连饭都没法好好吃,晚上心烦气躁,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不然就是半夜总是惊醒,白天吃不好,晚上睡不好,这一个春天下来,身体怕是要垮掉。

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我们体内瘀堵不通,寒热没有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在体内乱窜,阳气也没有办法顺利升发,所以总是觉得有一股郁火,蠢蠢欲动。

其实对于阳气或是体内的瘀堵而言,疏通才是最好的滋养,让体内的各种气都顺了,寒热到该待的位置,那么我们便可手脚暖和,身体顺畅轻盈。

只要在这段时间做好以下3件事,阳气充足,身体舒畅,一年中会少很多的病痛。

第一件:早睡早起,养足精神

惊蛰到,起得早,在这一天,要把自身的阳气发出来,一天之中,卯时5点,也正是人最精神的、最应该被唤醒的时间。

哪怕平时我们无法早睡早起,那么在惊蛰这一天尝试一下,去唤醒体内的阳气,迎接一年之中,最活跃的第一股阳气。虽然起床的几分钟是痛苦的,但是起床后便会神清气爽,如果实在起不来,最好也不要超过7点。

惊蛰过后,气温逐步升高,气候变暖,人体会感到困乏,这就是我们说的春困,只有保证良好的睡眠才能应对白天的工作生活,晚上早点睡,这样有利于让阳气收敛在体内,而早上阳气升发,我们的身体也要选择随着太阳升起而起床,这样不光心情舒畅,还能减少肝气不畅和脾胃问题的发生。

第二件:养护阳气,必不可少

既然惊蛰开始,万物生长,意味着阳气逐渐蓬勃,我们也要顺时养阳。顺时,便是顺应天时和人时,入了春,阳气开始升发,但是很多人的后背、腹部和手脚,依旧感觉冰冷,还容易犯困,上火牙疼,皮肤、嘴唇干裂,这是身体没有跟上春天阳气升发的结果。

有的人体内阳气“醒”得太早,就容易出现亢奋的状态,口舌干燥,面色发红,鼻子出血等,所以应该顺应自然,根据自身的体质进行调养。

顺势养生,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养生会事半功倍,惊蛰养阳便是这个阶段的重点。

想要养阳,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体质,是不是属于阳虚(阳气不足),下面这张表上的表现,看看自己有没有。

造成这些后果的原因,无外乎是先天阳气不足和后天寒邪的入侵,贪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导致阳气过度耗损,解决方法便是把亏损的阳气补起来。

首先,饮食补阳

饮食上要多吃一些温阳的食物,比如韭菜、蒜苗、南瓜、羊肉、桂圆、红枣、核桃等,这些食物就像阳气的蓄电池一样,给身体“充阳气”。如果怕上火,可以搭配白萝卜、白菜等食材一起吃。

其次,动能升阳

现代人就是动得太少,一坐一天。分享一套经络养生操,既能运动升阳气,还能疏通经络,让阳气更好升发。

第一节:拉任脉,双脚与肩同宽,双臂由前向后体侧旋转度,身体后倾,头后仰,慢慢收回。

第二节:拉督脉,双脚与肩同宽,双臂由后向前体侧旋转度,下腰,慢慢收回。

第三节:拉带脉,左弓步,双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身体左侧弯,用力拉伸,慢慢收回;右侧同样。

第四节:平衡运动,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平举,半蹲半起,慢慢收回。

第五节:捶胸,身体直立,目视前方,双脚与肩同宽,双手握空拳放于胸前,胸要挺,肘要撑,左拳捶左胸,右拳捶右胸,交替捶打,慢慢收回。

第六节:顿足,将身体重心放于右脚,左脚顿足四拍,再将身体重心放于左脚,右脚顿足四拍,左右交替。

虽然这套养生操看着简单,但却能帮人体打通经络,每天抽出10分钟练一练,帮助阳气升发。

最后,艾灸补阳

有句话叫“春养阳气胜补药。”这个阳,就是身体的小太阳,为身体各个脏腑提供正常运行的能量,尤其春季潮湿多雨,稍不留神就会造成湿邪入体,养阳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各种养阳方法中,最快速直接补阳气的,莫过于艾灸。

春季艾灸既能发挥艾草的纯阳之性,养阳护体,又具备灸通经络的作用。用艾灸促进、保护体内阳气的升发,为一年的健康开启良好的开端。

《神农本草经》记载:艾草有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血的功效。用艾灸之则透诸经,但是很多人担心春季艾灸容易上火,其实这大多是没有灸对位置。

一般上火,更能证明身体瘀堵,所以在灸的时候先要灸一灸涌泉和肚脐,之后再去灸足三里,莫要贸然去灸背,因为背部是督脉,一旦我们身体瘀堵,并没疏通,那么补进去的阳气无法上下运行,中部瘀堵有无法到下面去温暖我们的腿脚,就只好往上走,跑到耳部就容易耳鸣,跑到眼部,就容易目赤肿痛。

所以先灸中部肚脐,把这里灸通,阳气就能自上而下循环,再灸涌泉,这里是肾水的滋生之所,水火交融,自然不用担心上火。

若还是担心灸不对位置,分享南怀瑾大师的一个脐灸法,不用点火,不用熏烤,只需要三样东西,艾绒,桂圆和花椒,便能补进阳气,疏通瘀堵。

这个部位很重要,全身这么多部位,单单选择了肚脐,因为它是会吸收的,而且只吸收好的,对身体有益的,没有用的它不吸收。

用桂圆肉一颗,花椒六、七颗,加上艾绒一同打烂,晚上睡觉时挑一点,小指甲面那么大,放在肚脐里就行了,用橡皮贴把它封住去睡觉,比温灸器还要好。胃不舒服也好,腹部冰凉也好,老年人也可以用,用上一段时间,手脚,腹部和背部都不凉了。

这三种原料,是地地道道驱寒补阳的东西,尤其是艾绒,艾绒是由艾草提炼制绒,本就是纯阳之性,通十二经,理气血,逐寒湿。

里面的花椒也是温中驱寒的,体内的寒气湿气驱走,那么阳气就有地方待了,阳气充足,身体的一些小毛病也就会自己慢慢好转。

桂圆肉起到补益作用,还有安神的效果。

这三味一结合,身体的寒气驱散了,阳气提升上去了。正适合现在阳气耗损严重的人,不光中老年人阳气弱,年轻人更甚,很多年轻人都精力不足,整天觉得累,昏昏沉沉,体内湿气也重,检查查不出什么问题,但就是虚,又虚又累,这就是阳气不足的表现。

因为年轻人熬夜多,又贪凉,这些都会损耗更多阳气,越来越多的人也出现了上热下寒的情况,这就是道家所说的水火不交,心火下不去,肾水上不来,上半身上火,下半身虚寒,关键就在于脾这里被寒气浊气给堵了。

如果你也有以下几种情况,就用南怀瑾老先生的灸脐法来调理下身体吧。

1.吃生冷的食物容易拉肚子,腹痛;

2.口腔溃疡、牙龈肿痛、长痘;

3.怕冷,经常手脚发凉;

4.腹部凉,经常胃疼;

5.脸部、头发爱出油;

6.睡不好,且舌头两侧齿痕重;

7.痛经,有血块;

8.抵抗力弱,容易受寒。

如果中了3条以上,按照下面的方法试试。

材料:桂圆肉、花椒、艾绒按2:1:1的比例,也可以按照这个剂量,桂圆肉20粒、花椒30克、黄金艾条1根。

制作使用方法:把花椒里多余的杂质、花椒杆捡出来,将花椒、龙眼肉放入料理机,打碎;把艾条里的艾绒取出,一点点加入料理机,继续搅拌,最终成为可以捏成球的粘合度。晚上睡觉时,把它放到肚脐眼,用医用胶布贴住固定,第二天早上起床时取出。

北京同仁堂肚脐贴家庭装送礼艾脐贴气艾草贴淘宝月销量97¥69购买

如果觉得自己动手制作麻烦,也可以用这种现成的肚脐贴,一撕一贴即可,省时省力,配料除了艾绒、花椒和桂圆肉,还添加了酸枣仁和枸杞。

这款肚脐贴的用料天然地道,艾绒都是3年以上的陈艾,灸力更大,补阳的效果也会更好,而且表面还添加了花椒粉,加速我们身体的吸收。

每一个小球都用蜡纸包裹好,密封在玻璃瓶里,方便保存,不易受潮,里面搭配了无纺布棉贴,透气性好,适合大部分人的皮肤状态,如果非常容易皮肤过敏,建议把这个无纺布贴换成纱布或保鲜膜哦。

每天睡觉前贴一贴,第二天如果有拉肚子或是放屁都是正常现象,证明体内的寒湿被排泄出来了,要坚持用下去。怕上火也可以在脚心涌泉的位置各贴一个哦。

第三件:疏肝解郁,放松身心

最后的疏肝解郁,其实重点在于疏通我们体内因为“气”而产生的瘀堵。因为肝气的疏泄不当,我们很有可能把“气”憋在体内,久了就会气滞,产生瘀堵,这里的气,指的就是我们平时发不出来的火,以及生的闷气。

如果体内被这些“气”占据了,形成一个又一个气结,梗在那里,那么气血过不去,阳气上不来,所以疏肝解郁,消消气,对于此时同样重要。

那么用什么方法来疏解掉这股“气”呢?我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泡脚,一来是万一处在气头上,真的是什么也不想吃,吃不下,如果用食物化解,难免效果会打折扣,二来春季泡脚,若是泡的方法正确,不光能解郁疏肝,还能动发肾阳,促使水汽上行,让我们下半身不瘀滞。

到了惊蛰时节,正是阳气升发的好时候,春天五行属木,五脏对应肝,泡脚让肾水上行,滋养肝木,泡脚与这股温煦向上的能量相应,尤其能帮到肾气不足的人升发阳气,推陈出新。

所以简简单单泡个脚,把自己解不开的小情绪化解了,还能升发阳气,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泡脚也不要简简单单把脚往水里一涮,这样没用,最好能用一些疏肝解郁的草本帮我们化解这股“气”。在此分享一个古今通用的方子,柴胡疏肝散。

特别适合抑郁、总是犯愁、生闷气的朋友。之前老师遇到过这样一位朋友,不到四十岁但是已经双鬓染霜,说是自己嗓子眼里总是有什么东西咽不下去,食欲也很差,总是胸闷,去检查以后啥也没发现,家人都说她是自己想出来的。

后来老师询问,她说因为家里愁人的事儿太多了,大大小小的事儿都要自己操持,稍有不慎,还会落埋怨,后来老师用的就是这个疏肝理气的方子,柴胡疏肝散。

柴胡10克、陈皮10克、川穹10克、香附10克、枳壳12克、芍药10克、灸甘草8克,用水煎服,过了一段时间,那位朋友再来的时候,明显状态好了很多,脸上也有笑容了,说基本没有胸闷的感觉了,喉咙的异物感也少了很多,最主要的是心情好了,很多事儿都想得通了。

柴胡疏肝散这个配方主要就是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也是千古养肝的方子,既能滋肝阴,又能理肝气,向上面这种情况属于肝郁气滞,肝胆经走我们,所以总是会觉得胸闷,、胁肋胀痛。而气郁又导致气结咽喉,所以嗓子就有异物感,气滞不前,但身体想要自救,于是便频频叹气。肝气横逆克犯脾土,于是影响到了食欲。

陈皮,行气解胀,把体内腻滞之气都给化解掉;陈皮与行气开郁的川芎搭配,更能将发散之性发挥淋漓。

香附辛行苦泄,善于疏理肝气,安神宁心;枳壳性温,味苦、辛、酸,疏通我们体内的气;芍药实脾御肝,灸甘草益气复脉,中和其他草本的性味,使之相互协作。

柴胡,理气宽中,疏肝解郁,且有补气养阴之效,降虚火,清虚热,很适合我们情绪不佳者。

最好将这些草本提前煮开,有助于成分的释放,若觉得麻烦,直接放到桶里,先用滚烫的开水泡十分钟,再倒入温水调节水温,每次15分钟即可。

若是自己不便搭配,也可以试试这款现成的柴胡舒甘散泡脚包,配比皆是按照古方搭配好的,非常方便,而且都是锉碎后,密封在无纺布的袋中,很结实不会散落,后期打理清洗也方便,不会撒的到处都是。

里面草本的味道很浓,泡的时候建议准备一杯温热的开水,适当为身体补充水分,水温控制在38~45度之间,每次不超过20分钟,泡脚时不要瘫在沙发上,建议坐直,让身体的气机顺畅,这样才有助于郁结的肝气下行。

另外在泡脚时,我们要记住这几个数字,15分钟,30厘米,45℃。

泡脚的时间以15分钟为宜,舒舒服服的,刚好发汗。泡脚的水深最好在30厘米,相当于没过三阴交,因为只有这样,我们腿部的经络才能被激活,否则光把脚泡进去,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最后一个45℃是水温,水温是热而不烫,太烫了过犹不及,精神也会紧张。微微出汗,心平气和,这才是泡脚本该有的享受。

惊蛰时节,万物萌发,我们也要顺从自然,帮助体内阳气升发。

1
查看完整版本: 惊蛰时节一年里生机最足的时候,做好这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