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0日上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中指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自此,拉开了各地房地产去库存的帷幕!
举国上下,从中央到地方,吉林省;江苏省;湖北省;贵州省;安徽省;黑龙江省;四川省;湖南;河南等地出台鼓励农民、农民工进城购房的相关政策。刺激和优惠政策也是层出不穷:购房补贴、契税补贴、部分政策提及农民进城购房可享受户口迁移、子女就近入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城区人口同等政策。
我们都在帮着房地产去库存,回笼资金,但是,房地产开发商的钱都去哪里了呢?你知道吗?
这就要从房地产赚钱逻辑说起,一般房地产开发商不会只开发一处楼盘,而是多个项目进行杠杆操作,正常情况下,根据银监会的要求,银行对房地产企业放款,条件是:
房地产企业需要具备施工证,也就是在第二个阶段。这个贷款的名称,俗称“开发贷”,资金成本在8%左右。
那么,从拿地到开盘,正常项目乐观估计,周期一般是六个月。换句话说,这六个月是需要开发商的自有资金来投入的。六个月以后,就可以贷银行的钱,进行项目运转支出。
比如用已取得施工证的旧项目B向银行贷款,然后把新项目A刚取得的土地证抵押给B项目公司。银行向项目B放款,项目B把这个款倒给新项目A。如此翻腾,手里有十个八个项目,如果能一直盈利还好,如果周转不灵,怎么办?银行贷款,亲戚筹措,信托,走投无路的开发商竟然都盯上了美债!
中资美元债是由中国的经济主体发行,以美元计价的债券。相较于国内的债券市场,境外市场的监管相对宽松,放低了市场准入限制,大大降低了他们的融资费用!
截至年10月26日,当前各大房企存量美元债的规模。中国恒大、佳兆业集团和碧桂园是房企内不折不扣的美元债“大户”,存量规模都超过了亿美元,融创中国、世贸、华润置地、禹州集团也紧随其后,存量规模超60亿美元。
大部分的海外投资机构对中国房企的垃圾债都是敬而远之的,真正对这部分债券感兴趣的投资机构,背后都会有国内资本在操作。
摩根大通债务资本市场中国主管谢桐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资的发行很大程度上是中资投资者自己再买”。
在国内市场一直都有这么一个说法,不少中国富豪拿钱跑路到海外,但是没有好的投资渠道,想割华尔街的韭菜也没那本事,所以用的最多的就是老办法:
买自己公司的美元债,不仅利息高,在真的出事的时候还能控制成零风险:毕竟可以保证提前兑付。比如前些日子闹的沸沸扬扬的恒大财富理财事件,包括集团总部、各产业集团总裁助理、省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在内的6名高管,在事件彻底发酵暴雷之前,都已经按自己的理财份额提前兑付。
看到现在,你就明白了,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士将美元债当作转移资产的工具,将公司的钱“转”到自己的腰包!但是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却还孜孜不倦的为他们去库存!
农民进程买房,能解决了一时,却不能一劳永逸!因为这样,会加剧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到了65%,再增长也就增加5、6个点,可以释放的农民进城买房的能量能有多少?
第二:中国的老龄化在加深,去年已经到21%,预计年会到30%以上,老龄人越多,需要房子越少,反而死亡率在增加,会退出很多房子来,相当于一边刺激增加,一边自然减少,相当于池子注水?多会能平衡?
第三:买完房子后的月供、物业、水电,甚至以前可以在自己农村土地种植粮食及蔬菜,现在全部都得现金换取,从哪里来那么多就业渠道和岗位给他们提供现金来源?
所以,解决房子库存,也得从开发商入手,供需两头一起解决,不能只让需求端买单,因为你不知道开发商的钱真正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