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痤疮在祖国医学中属“肺风粉刺”范畴,《医宗金鉴·肺风粉刺》曰:“此症由肺经血热而成,……宜内服枇杷清肺饮”,以清热宣肺治疗痤疮的枇杷清肺饮作为经典古方流至今。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许多患者每因饮食不节,恣食油腻辛辣之品或因情志不调等而发病或病情加重。究其原因,乃食伤脾胃,助湿生热,湿热互结,熏蒸头面而致发病;湿邪或情志因素影响气机,推动无力,血热郁滞不行而发病。结合经络学说,痤疮常见病损部位如口周、额、颊等,所对应之脏腑即脾、胃、肝,正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因此本病的发生除肺外,还应与脾、胃、肝等有一定关系。本病的治法除清宣肺热外,还应清散脾胃湿热,疏肝解郁,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味。
加味枇杷清肺饮:枇杷叶15g,桑白皮12g,西洋参10g(研粉冲服),*连10g,*柏l0g,柴胡15g,*芩l0g,山楂l0g,大*6g,木香l0g,连翘10g,甘草6g。
服用方法:水煎服,1剂/d,早晚分服。
方义:方中枇杷叶清泻肺热,柴胡疏肝解郁,一升一降,相辅相成,共为君药;桑白皮清泻肺热,*连清肠胃之湿热,使肺经实热从上下焦而解,共为臣药;西洋参既补肺气助宣散,又清肺火生津液,*芩、*柏清热燥湿,大*清泄肠胃湿热,为防其泻下太过,伤及正气,故用量较小,山楂消食,又行气散结,“疮家圣药”连翘清热解*,消痈散结,木香行气,可防苦寒之品伤胃,同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泻肺热清脾胃湿热,疏肝解郁之功。
临床上根据痤疮患者的证型和体质,把在皮肤科不常用的药物引用到痤疮的治疗上来,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下面介绍5种可用于治疗痤疮的中成药。
1.*连上清丸
主要成分:*连、栀子(姜制)、连翘、蔓荆子(炒)、防风、荆芥穗、白芷、*芩、菊花、薄荷、酒大*、*柏(酒炒)、桔梗、川芎、石膏、旋覆花、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通便,散风止痛。用于上焦风热所致的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赤。引到痤疮的治疗上,其更适应于肺经风热或者心火炽盛所致痤疮。
2.防风通圣丸
主要成分:防风、荆芥、薄荷、麻*、大*、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白芍、*芩、连翘、甘草、白术(炒)。
功能主治:具有清热解*、解表通里的作用,传统用于治疗头痛、发热畏冷、咽喉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疮痈初起的便秘发热等症。现代临床上把防风通圣丸又进行一些引申应用,在痤疮的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对热*壅盛、大便秘结的痤疮患者疗效较好。
3.丹栀逍遥丸
主要成分:牡丹皮、栀子(炒焦)、柴胡(酒制)、白芍(酒炒)、当归、茯苓、白术(土炒)、薄荷、甘草(蜜炙)。
功能主治:舒肝解郁,清热调经。有解热、抗炎、抗菌、降谷丙转氨酶、利胆、抗胃溃疡、降血脂、降血压、调节子宫机能等作用。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胀痛,烦闷急躁,颊赤口干,食欲不振或有潮热,以及妇女月经先期,经行不畅,乳房与少腹胀痛。在治疗痤疮方面,主要用于肝火炽盛、肝气郁结或月经前后(特别是伴有痛经)痤疮泛发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4.大*蜇虫丸
主要成分:熟大*、土鳖虫(炒)、水蛭(制)、虻虫(去翅足,炒)、蛴螬(炒)、干漆(煅)、桃仁、苦杏仁(炒)、*芩、地*、白芍、甘草。
功能主治:活血破瘀,通经消症。用于瘀血内停所致的症瘕、闭经,症见腹部肿块、肌肤甲错、面色黯黑、潮热赢瘦、经闭不行。引用到皮肤病治疗中,主要是针对血热致瘀,经脉不畅所引起的痤疮,临床疗效较好。
5.知柏地*丸
主要成分:知母、*柏、熟地*、山茱萸(制)、牡丹皮、茯苓、泽泻、山药。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传统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近年来经中医辨证后灵活使用,在皮肤病痤疮的应用中也达到较好疗效,特别是肝肾阴虚体质的痤疮患者。
特别提示:以上所示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在服用中成药期间,忌食生冷不易消化、辛辣刺激、油腻腥发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