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用于养生保健、防疫已有悠久的历史,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古语,说明艾灸作为防病保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云“断瘟疫病令不相染,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佳也。”灸法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艾灸能够影响不同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调节因子、免疫球蛋白等,进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而免疫功能与肿瘤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贯穿肿瘤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各个过程。
免疫功能的低下是肿瘤发生的关键内因,癌细胞只有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和其所在局部环境适宜生存的条件下才会分裂发展为肿瘤,而肿瘤的进展速度和治疗效果同样也是取决于免疫功能。
因此,恢复肿瘤患者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对肿瘤的治疗与良好的预后至关重要。而艾灸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微环境来抑制肿瘤生长,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肿瘤的治疗具有较大的意义。
*金昶教授采用艾灸疗法治疗肿瘤十余年,在临床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艾灸可提高肿瘤患者免疫功能,减轻放化疗的*副反应,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少肿瘤患者通过艾灸中脘、气海、关元穴补益元气升高白细胞,此外艾灸升高血红蛋白,治疗癌性发热、胸腹水、心包积液等均收获了很好的疗效。
但是在临床中常常会有患者艾灸后就会口干、嗓子痛、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症状。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上火”,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不少人认为艾灸是用燃烧艾绒产生大量的热量,本身就属于火,所以艾灸后就会引起“上火”,其实不然,艾灸的温热特性作用于人体后,补益的是人体的阳气,宋代医学大家窦材著《扁鹊心法》提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艾灸补益的是人体的正气、阳气,而“上火”的“火”属于作用于机体的“邪气”,完全是两回事。
恶性肿瘤在中医属于“症瘕积聚”范畴,是由于外感、内伤、情志等因素导致的气滞血瘀痰凝,故大多肿瘤患者具有气血运行不畅的特点,又患病后心情抑郁,肝气不舒,气机更加郁滞,这时艾灸补充阳气后,加速机体的气机运行使阻滞更加明显,清代名医高鼓峰指出:“气郁不解,则郁久而化火。”故肿瘤患者艾灸后易出现口干、嗓子痛、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上火症状。
那该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
我们可以采用针灸及中药的方法疏通瘀滞,使机体的气血运行通畅无阻,自然不会有上火之虑。
张巧丽
出诊时间:每周一上午,周五下午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现任北京中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医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创新联盟理事,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中医分委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火针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肿瘤的临床、科研工作多年,对乳腺增生、乳腺癌、子宫肌瘤、卵巢癌、肺癌及胃肠道肿瘤等常见良恶性肿瘤的防治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综合采用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及中医治疗等,控制肿瘤进展,减轻放化疗*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如化疗呕吐、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早期不全肠梗阻、早期乳腺癌术后上肢肿胀、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肠炎(包括肛门直肠痛)、手足综合征、胃瘫、癌性疼痛、脱发、脑积液、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腹水等。
告患者书: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