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痛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特效针法总结笔记收藏版
TUhjnbcbe - 2021/1/12 16:39:00

第一章:头痛

头痛可分为外感头痛,肝阳头痛,肾虚头痛,血虚头痛,淤血头痛,痰浊头痛。从经络方面看:前头痛为阳明,后头痛为太阳,侧头痛为少阳,巅顶痛为厥阴。

一:经前头痛

病症描述:经行前头痛,经行后痛自止,痛在太阳穴附近,

用穴:头维

治法:头维刺血立效,而针刺效果则不行。

分析:女子月事与冲任二脉关系密切,尤其是冲脉。冲为血海,而冲脉隶于阳明,并足阳明上行,月经前冲脉血海有余,冲脉有热,冲脉血热循阳明上冲于头,头痛乃作,月事下,则血热下,头痛止。头维是足阳明胃经的最高一个穴位,亦为标穴,又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而此病不在气而在血,针刺乃调卫调气,故不效,然刺血以泄其血热,故立效。

位置:额角发际直上0.5寸

二:肾虚冲气上逆头痛

病症描述:此种头痛时作时止,每遇用脑过度或房事后发作或加重,呈昏痛或胀痛或呈搏动感,喜重按,按之稍减。

用穴:肓俞

治法:针刺

分析:肓俞为肾经之穴,又为冲脉所过之处,肚脐深处又为人之元气之所聚,针肓俞能补肾降冲,但本病要治本还是要休息大脑和节制房事,再以补肾中药调之。

位置:脐旁0.5寸

三:太阳头痛

针束骨,足太阳膀胱经之输穴(第五跖骨小头后下方赤白肉交际处)

四:阳明头痛

针中脘,任脉穴(脐与剑突连线中点)

五:厥阴头痛

针太冲,足厥阴肝经之输穴、原穴(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外缘处取穴)

六:少阳头痛

针侠溪,足少阳胆经之荥穴(足背4、5趾缝间,跖蹼缘后方赤白肉交际处)

第二章:眉棱骨痛

足太阳膀胱经行于眉头,足阳明胃经行于前额,所以眉棱骨痛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因于外感者常伴有外感症状,病在足太阳膀胱经,因于内伤者,胃中浊热上升为痛,酒后和食后加重,舌红苔*,脉滑数,病在足阳明胃经。亦有内伤外感均俱者。李东垣有专治眉棱骨痛之奇方为:防风、羌活、甘草各9克,酒*芩3克,亦是取祛风清热降浊之意。以下穴位也往往能收到针入痛止之效。

一:昆仑

主治:外感眉棱骨痛

治法:针刺,一侧疼痛针同侧,双侧疼痛针双侧,提插捻转泻法,治疗时叫患者反复皱眉活动疼处,留针30分钟,一般立效,如无效,则属胃火上攻,改针解溪。

位置: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外踝最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二:解溪

主治:胃经浊热上攻所致眉棱骨痛

治法:同昆仑

位置:足阳明胃经之穴,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相当于系解鞋带之处。

临床上针昆仑和解溪取效的关键有三点:

一:辩证要准

二:先按现针(按是为了确定辩证的正确与否)

三:必须动针疗法

第三章:牙痛

牙痛分为火牙痛和虫牙痛,火牙痛又分为风火、虚火、胃火,虫牙痛龋齿牙痛。“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所以牙龈痛肿多属胃火,要清胃;牙齿松而痛是虚火,要滋肾。从经络角度看,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中,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中,所以上牙痛取胃经穴,下牙痛取大肠经穴。

一:风火牙痛

症状描述:特点是牙痛遇风遇热则发作或加重,遇寒则症减,或伴有恶寒、发热等症状,多见于根尖周炎初期或急性牙髓炎。

用穴:翳风

分析:翳风属三焦经穴,针之可泻三焦之火,又为祛风要穴,治疗风火牙痛直达病所,故针之往往立效。

位置:耳垂后方的凹陷中

二:胃火牙痛

症状描述:特点为牙痛较剧,牙龈红肿,口渴、口臭、尿*、便结、舌苔*腻等胃热症状,多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

用穴:内庭

分析:内庭为足阳明胃经之荥穴,性擅清热,针用泻法,对多数胃火牙痛有效,如遇胃火严重,不效者,加刺下关,颊车等穴。

位置:足背二、三趾间缝赤白肉际处

三:虚火牙痛

症状描述:特点是隐隐作痛,常于午后、夜间或房事后加重,牙龈多不红肿,常出现咬物无力,牙齿松动,牙龈出血,可伴腰酸、口干咽躁、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火旺症候。多见于慢性牙周病。

用穴:太溪

分析:太溪为足少阴肾经之原穴,具有补肾阴降虚火之功。

治法:常双侧取穴,用补法。观肾虚之人,太溪穴处往往空虚凹陷,按之虚软,针后针孔也呈凹陷状,随着肾气恢复,针孔渐复。不少病人是下午5-7时发作,提前针可预防。

位置:内踝最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四:龋齿牙痛

症状描述

1、浅龋。


  龋蚀破坏只在釉质内,初期表现为釉质出现褐色或黑褐色斑点或斑块,表面粗糙。继而形成表面破坏。邻面龋开始发生在接触面下方,窝沟龋则多开始在沟内,早期都不容易看到。只有发生在窝沟口时才可以看到,但儿童牙齿窝沟口处又容易有食物的色素沉着,医师检查不仔细也会误诊或漏诊。浅龋没有自觉症状。

2、中龋。


  龋蚀已达到牙本质,形成牙本质浅层龋洞。病人对冷水、冷气或甜、酸食物会感到牙齿酸痛,但刺激去掉以后,症状立即消失。这是因为牙本质对刺激感觉过敏的缘故。中龋及时得到治疗效果良好。

3、深龋。

龋蚀已达到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或已影响牙髓。患儿对冷、热、酸、甜都有痛感,特别对热敏感,刺激去掉以后,疼痛仍持续一定时间才逐渐消失。这时多数需要作牙髓治疗以保存牙齿。(此段来自网络)

用穴:大杼

位置:足太阳膀胱经穴,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用穴:偏历

分析:治疗各种牙痛,尤其是龋齿,其它穴位不效时,用偏历往往能收效。凡是龋齿牙痛病人在偏历处都有条索状物和明显压痛,往往指压就有效。

位置:手阳明大肠经穴,前臂背面桡侧,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阳溪上三寸

五:牙和穴

此穴治疗牙痛来自爱医论坛,位于合谷与第二掌骨之间,穴位名称为本人所起。以下是论坛原句:“此穴在合谷穴与第二掌骨之间,针入得气刺向第二掌骨牙疼立止留针5分钟出针结束,决无不效者。以此献给广大爱友共同提高,也希望大家互相学习。

第四章:落枕

从经络角度来看,后项疼为太阳经病,侧项疼为少阳经病。但后颈部有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经过,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在后颈部距中线较近区域,而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在距中线稍远区域,在足太阳经之外。故落枕症状主要在后项部靠中线区,甚至疼痛牵至后头及项背部者,属足太阳膀胱经病,如果症状在项后外侧,甚至牵及耳后及肩胛者,当属手太阳小肠经。

一:后溪

主治: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所以主要治疗手太阳小肠经落枕,但由于后溪通督脉,又为八脉交会穴,而手足太阳经气又相通,所以只要是后项部落枕,不管是太阳经还是督脉,后溪都常用。

二:束骨

主治:束骨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输穴,主治足太阳膀胱经之落枕,又足太阳膀胱经主筋所生病,所以落枕用束骨亦有良效。

针后溪、束骨治疗落枕要点:

一:寻找穴位处的压痛点针刺

二:动针法

三:先针患侧,如未痊愈,加针对侧。

四:可加痛处刺络拔罐

三:绝骨(悬钟)

主治:少阳经落枕

位置:外踝上三寸,腓骨前缘

第五章:颈椎病

中医学认为,颈椎病病在骨筋,本为肾虚,从经络辩证看,主要与督脉、肾经、膀胱经有关。

一:束骨

主治:颈椎病以颈项部症状为主,项部筋肉有条索状物或活动不灵活者。

分析:束骨为足太阳膀胱经之输穴,项背部为足太阳膀胱经循经,“荥输治外经”,“输主体重节痛”,又按全息理论,束骨为颈椎对应处,故用之最宜。

位置:(见上)

二:昆仑

主治:椎动脉性颈椎病

位置:(见上)

三:后溪

主治:神经根型颈椎病

分析: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手太阳小肠经循经颈项及上肢,“荥输治外经”“输主体重节痛”,按全息理论,后溪对应颈椎,故用之宜。

治法:于后溪处查找阳性反应点针刺。

四:太溪

主治:用脑过度或有肾虚症状的颈椎病,有椎间盘病或骨质增生者。

分析:太溪为肾经之原穴,补肾之要穴,既滋肾阴又温肾阳。有椎间盘突出和骨质增生者用之最宜,能标本兼治。

五:大钟

颈椎病本为肾虚,肾经和膀胱经的经筋均行于后项部,所以颈椎病的用穴也主要是膀胱经和肾经,大钟为足少阴肾经之络穴,一穴通肾和足膀胱两经。

位置:内踝后下方,跟腱附着部内侧前方凹陷处,相当于太溪下0.5寸稍后。

第六章:肩周炎

一般认为肩周炎是风寒侵袭,寒凝血瘀之实证,但事实并非如此,肩周炎其实是本虚标实之证,这个虚主要是肝肾阴虚、阳明气虚。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肩周炎多发生在五十岁左右,且女性多见,因为五十岁左右肝肾渐虚,阳气也渐虚,而阳明经(尤其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经,三阳经中气之最,气虚者阳明经为首,“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而女子与冲任关系密切,冲隶属阳明,所以肩周炎以女性多见。

一:阳陵泉

主治:疼痛部位不是很明确又有活动障碍的肩周炎。立效。

分析:肩周炎为筋病,阳陵泉为八会穴之一,筋会阳陵,所以阳陵泉统治一切筋病。

治法:于对侧阳陵泉附近寻找明显的压痛点,针。

位置:足少阳胆经穴,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二:条口

主治:阳气虚明显的肩周炎者。

分析:见肩周炎概论部分

治法:透承山

位置:小腿前外侧,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三:鱼肩

主治:肩前痛

分析:肩前为手太阴肺经循经处,鱼肩穴为高树中发现的一个新穴,位于手太阴肺经上,鱼际穴向拇指方向0.5寸处,按全息理论,此处刚好对应第一掌骨肩的位置。

治法:鱼肩处找阳性反应点针

位置:鱼际穴向拇指方向0.5寸处

四:三间

主治:肩周炎,特别是以肩髃疼痛(肩峰稍前下方)明显者

分析:三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输穴,肩周炎与阳气虚有关,“输主体重节痛”,而且在全息理论里,三间应对肩的位置,所以三间治肩周炎有效,而肩峰稍前下方(肩髃)又是手阳明大肠经循经处,故对此类肩周炎效尤甚。

治法:于三间处向第二掌骨按压,寻找阳性反应点,往往可找到王不留形大小压痛点或条索状物,先斜刺穿过条索,再于第二掌骨与条索间刺入。

位置: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五:后溪

主治:肩后疼痛甚至牵引肩胛者

分析: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手太阳小肠经循经肩后。在全息理论时,后溪相当于肩的位置。

治法:同三间

六:束骨

主治:肩后痛牵引腋下拘紧疼痛者

分析:束骨为足太阳膀胱经穴,足太阳膀胱经主筋所生病,而束骨按全息论应对肩的位置,又:“足太阳筋……从腋后外廉……结于肩髃……其病……肩不举……,腋支……”。

治法:此类者在同侧束骨处按压寻找阳性反应点,针。

肩周炎针法要点:

一:牵涉的经越少,效果越好,在何经取何经穴。

二:如同时涉及几条经,应先治症状最明显的一经。

三:一次取穴不超过二穴,并非越多越好。几条经病可分日分治。

四:症状严重者可加阿是穴,起针时,先起阿是穴,留主穴行针再活动患处。

五:开始几次可加刮痧或火罐。

六:动针法。

思考与争鸣:(1)肩周炎为本虚标实之症。本虚者为阳明脉虚,肝肾亏虚。阳明者,胃经,大肠经也,俱为多气多血之经,故阳明虚则气血也虚。肝肾同源,肾和膀胱相表里,肝肾阴虚则足太阳也虚。以此为据针刺之,治本之道也!(2)又及,肩周炎肩痛,肩不举也有人认为是阳明脉虚,肝肾亏虚基础上,湿痰流注经络引起诸症。而丰隆既是足阳明胃经之穴,又是沟通足太阴脾经具化痰除湿之功的络穴。飞扬则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故针刺丰隆针向飞扬透刺,可一针透两穴,沟通胃经和膀胱两经,共奏补虚泻实之功。故针灸时可取桴鼓之效。(3)昔者明代浙江杨继洲《针灸大成》曾记载杨氏医案治肩周炎云“用刺肺俞”治肩不举一例。也是治湿痰流注经络致肩周炎也。此法与针丰隆透飞扬治肩周炎有异曲同工之妙也!颇值得玩味之!(4)取丰隆透飞扬治肩周炎只是足阳明胃经之一穴也,亦有学者更多习惯于取条口透承山来治的,道理大抵相似。但也有少许差别:条口偏重泻,丰隆在此例中偏重补,“烧山火”补泻法有补的含意在内。

A.高师言肩前痛针鱼肩穴可速效。临床证明此言不虚。但此处有个前提:发病越早针刺之效越宏,最好发病在一个月内)。实践还证明,在针鱼肩穴的同时针同侧合谷穴效果会更上层楼,一穴用泻,一穴用补;一穴治标,一穴治本,法度谨严,其效必专也!(注意:适合用鱼肩穴的肩周炎亦可选用彭静山之首尾取穴法,所谓殊途同归也!)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发病一个月以上或时间更长一针疗法对于肩前痛如何辩证选穴呢?I.选列缺.II.选三阴交.III.选阴陵泉.B.痛在肩髎选中渚.绝骨亦可。C.夜间痛选照海。D.顽固型肩周炎选膏肓俞。以上一针治疗肩周炎之法,虽则只选一穴,但临证效果远远超过传统针法,亦优于靳三针。其治肩周炎的效果犹如当年常山赵子龙一马当先在长板坡于万马*中取上将首极一般令人惊叹。若推广之,则患者少了许多皮肉之苦,对家境困难的患者还能减少许多治疗费用。针灸为中医*上的明珠,亦讲究辩证施治,灵活应用,不可拘泥。当针则针,当灸则灸,当药则药。“荆岫之玉,亦有微暇”。以上博文,为探讨之作,有未尽之处,还请博友指教。

列缺:手太阴肺经穴。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三阴交

足太阴脾经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

阴陵泉

足太阴脾经穴。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足太阴脾经的合穴。

照海

肾经穴,八脉交会穴,通阴蹻,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膏肓俞

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第六章:急性腰扭伤(含腰痛及坐骨神经痛)

一:人中

主治:腰正中疼痛

分析:人中是督脉之穴。《通玄指要赋》“人中除脊膂之强痛”

治法:有两种刺法,其一:从人中一侧进针,另侧出针;其二:从人中进针朝鼻中隔方向斜刺(雀啄刺),以病人眼中流泪为度。此穴针刺较痛,应躺下刺,以免晕针。

位置: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

二:后溪

主治:腰痛在一侧或两侧膀胱经循行路线者,如正中和两侧都疼者尤为适宜。

分析:后溪为手太阳膀胱经穴,手足膀胱经脉气相通,后溪又通督脉,为八脉交会穴。

治法:一侧疼痛针患侧,双侧痛针双侧,可代替人中穴。

三:龈交异点

主治:腰正中扭伤

分析:此点在督脉上,急性腰扭伤后90-分钟内,在龈交穴附近上唇系带上就会出现突出的如米粒大的血肿或硬结,病愈后此结亦不会消失,而且扭伤的次数越多,此结越大,所以此异点也可作为腰扭伤史的证据。

治法:点刺出血

四:手三里

主治:挟脊穴处扭伤疼痛(处于督脉与膀胱经之间)

分析:“手阳明之经……挟脊”,而手三里在全息论里又相当于腰的位置。而对于此类腰痛,手阳明经的三间也有效。

治法:手三里处寻找阳性反应点针。

位置:手阳明大肠经穴,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二寸

五:太冲反应点

主治:腰痛部位离正中较远,在膀胱经之外(距正中线一巴掌之外)的扭伤者。距离正中线越远效果越好。

分析:太冲为肝经之原穴,肝主筋,“肝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又此反应点在全息论里相当于腰的位置。

治法:腰扭伤者在太冲和行间之间往往可找到压痛点,此压痛点不在两穴中间,而是靠近太冲穴,在全息论里,此压痛点相当于腰的位置。压痛与腰痛程度不成正比,而与腰痛部位成正比,疼痛离正中线越远压痛越明显。

位置:太冲位于足背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行间位于足背,第1、2趾间的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急性腰扭伤只太冲一穴就行,一次可好八成以上,常用——来自爱医论坛)

六:腰痛一穴腰痛五穴

主治:本组穴一侧各五个,分治不同部位腰扭伤

分析:本组穴为高树中从全息理论中发展归纳而出。五个穴位均对应全息论里腰的位置,只是分布部位不同。

治法:按腰扭伤的疼痛部位将其分为五个区域,对应五个穴位,不同部位的疼痛,其相应的穴位阳性反应最明显,针相应穴位立效:

腰正中督脉线扭伤疼痛者,最强反应点和治疗点在第五掌骨尺侧,全息论相当于腰的位置。此为腰痛一穴。

挟脊穴处扭伤疼痛者,最强反应点和治疗点在第四、五掌骨间腰部对应区,即传统的“腰痛穴”,此为腰痛二穴。

膀胱经一线(距后正中线约三横指左右)扭伤疼痛者,最强反应和治疗点在第三、四掌骨间腰部对应位置,此为腰痛三穴。

膀胱比二线(距后正中线约一巴掌左右)扭伤疼痛者,最强反应和治疗点在第二、三掌骨间腰部对应位置,即传统的第二个“腰痛穴”,此为腰痛四穴。

膀胱线以外距离正中线较远的扭伤疼痛,最强反应和治疗点在第二掌骨腰对应点,此为腰痛五穴。

以上五穴部位对应并非相当严格,不是说不是其对应部位就无效,只是说治疗其对应部位腰痛效果更佳。

七:光明穴(爱医论坛)

急性腰扭伤大多数有腰部扭伤史,患者可立即出现腰部剧烈疼痛,不能活动。腰部不敢用力,轻微用力立刻疼痛剧烈,腰部活动,咳嗽,喷嚏,深呼吸均可疼痛加重!!!光明穴治疗腰部扭伤有极佳的通络柔筋,消肿止痛效果。方法患者端坐位取健侧光明穴直刺1-2寸,施强力写法,嘱咐患者活动腰部,幅度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每五分钟行针一次,大多数患者留针期间腰痛即可缓解,消失。在临床我用了很多效果佳!

光明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八:肩后反应点

主治:坐骨神经痛

位置:以手掌心按肩峰,大指尽处压痛取穴,以痛为穴

治法:交叉取穴,左边痛压右边,右边痛压左边。或按或针,只要是坐骨神经痛,点到痛止,有三五次痊愈的,有七八次痊愈的,所治之人没有超过15次的。

九:风池穴

主治:坐骨神经痛

位置:足少阳胆经穴,为少阳阳维交会穴。人体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治法:交叉取穴,针法,得气后捻转数次,让病人带针行走,立效!

十:攒竹

主治:坐骨神经痛

位置:足太阳膀胱经穴,

眉头处

治法:患侧取穴刺。

第七章:膝关节疼痛

一:膝骨性关节炎

(一)用穴:大杼

治法:于穴位处找阳性反应点,大多能找到结节或条索状物,刺络拔罐或向下斜刺0.5寸,不可太深,以免伤及肺脏。

分析:中医认为本病与肝肾亏虚有关,本病为骨病,大杼为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

位置: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骨关节炎是难治之疾,一针疗法虽可立效,但难以根除。

(二)用穴:背三针

主治:膝关节炎,滑膜炎,骨性关节炎,关节痛及各种关节疾病有显著效果。位置:胸椎5.6.7棘突左右旁开1cm处。方法:用左手提起椎旁肌肉,右手持三棱针快速刺入皮下即可,然后拔火罐20分钟,时间太长易起泡,太短则达不到疗效。有时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膝关节内侧疼痛(相于胫骨内侧髁位置)

用穴:尺泽

分析:此处疼痛位置相当于足太阴经的阴陵泉,按关节对应取穴法则,应取对侧肘关节太阴经之穴位。故用尺泽。

位置:手太阴肺经之合穴,肘横纹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第八章:踝关节扭伤

临床上以足内翻位外踝扭伤多见,根据损伤情况可分为:单纯外侧副韧带损伤、骨皮质撕脱、踝关节半脱位。应用关节对应取穴法,疗效立竿见影,远胜于其他疗法。

一:外踝下申脉穴处扭伤疼痛(外踝中央下一厘米凹陷处)

用穴:对侧腕关节养老穴

分析:此处疼痛为足太阳膀胱经申脉穴处,当对应对侧腕关节手太阳小肠经穴,按解剖对应关系,外踝对应尺骨茎突。

治法:于养老穴处找压痛点,或按或针可立效。

位置:手太阳经穴,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取法:1.屈肘,掌心向胸,在尺骨小头的桡侧缘上,与尺骨小头最高点平齐的骨缝中是穴。2.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指按捺在尺骨小头的最高点上;然后掌心转向胸部,当手指滑入的骨缝中是穴

二:外踝前下方相当于胆经丘墟(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穴处扭伤疼痛。

用穴:阳池

分析:此处疼痛为足少阳经循经处,当于对侧腕关节少阳经找穴位。

治法:于阳池处找压痛点,按或针。

位置:手少阳经穴,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第九章:肱骨外上髁炎

用穴:肘灵穴

分析:按关节对应取穴法,肱骨外上髁炎疼痛处于手少阳经路线上,当取对侧膝关节少阳经之穴位,此穴为高树中发现,在阳陵泉稍上方,又能治网球肘,故称肘灵穴。

治法:在阳陵泉附近寻找压痛点,最显著压痛点一般位于阳陵泉上方腓骨小头处,此为肘灵穴。可同时针阿是穴。

位置: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下凹陷中。

第十章:咽痛

一:间谷

来爱爱医很久了,从广大爱友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海天老师、岳家老师,他们的创新精神,探索精神,让深受启发。自己也拿出点经验和大家分享!因为抽烟的缘故,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就有了慢性咽炎,每次抽多了后,或者在空调房间时间长了之后,就觉得咽部干、痛、痒,特别难受。说来惭愧自己是针灸医生,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针灸治疗,而是有庆大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也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往往要好几天,效果不理想。后来自己针灸治疗,商阳、少商血放了不少,合谷也没少扎,效果也不明显,后来在爱爱医上看到了高树中老师的间谷穴,王文远的咽痛穴,说的都是在合谷与三间之间的中点。取穴男左女右,刚刚好自己可以打,一直用1.5寸针扎,效果有,但是不是很快见效,也不是有那么确切的疗效,直到有一次给一位雀斑病人用买来0.5寸针,恰巧自己咽炎发作,于是随手拿来扎间谷,发现咽部一阵清凉,一点也不难受了。后来反复在左手间谷上实验,发现每每针入病止,后来有亲戚朋友,病人,我如法炮制,往往也是针到病除。后来想想大概与”上焦如羽“有关,浮取引邪外出。这个穴位在间谷穴的附近,有些病人会有米粒样反应点,取针灸针,0.5寸的最好,刺入皮下0.2到0.3寸,进针不宜快,慢慢捻入有皮肤牵拉感为佳,一般针入即效。目前治疗30余例,只要是慢性咽炎的,没有不效的。

第九章:时间性疼痛(包括时间性其它疾病)

有些疼痛和疾病发作具有明显的时间规律性,这就要用到子午流注了,这类疾病的诊治分二个步骤:

一:明确发作的时间,找出责任经络。

二:针刺责任经络上的输穴(“病时间时甚者,取其输”)

十二经脉流注时间及其输穴:

子23-1

丑1-3

寅3-5

卯5-7

辰7-9

巳9-11

午11-13

未13-15

申15-17

酉17-19

戍19-21

亥21-23

胆经

肝经

肺经

大肠经

胃经

脾经

心经

小肠经

膀胱经

肾经

心包经

三焦经

足临泣

太冲

太渊

三间

陷谷

太白

神门

后溪

束骨

太溪

大陵

中渚

各输穴位置:

一:足临泣

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二:太冲

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三:太渊

掌侧腕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四:陷谷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五:太白

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六:神门

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七:大陵

大陵穴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八:中渚

手背部位,小指与无名指根间下二厘米手背凹陷处,用力按压,会有力量脱落的感觉.

输穴治疗时间性疾病要点:

一:最好是在疾病发作前30分钟治疗,并留针至发作时间已过,其间每5-10分钟行针一次,其它时间治疗亦有效,总之,越接近发作时间治疗效果越好。

二:如果有明显虚实表现,则要根据输穴的生克补泻来治疗。

十二经脉虚实证生克补泻取穴表

时辰

经脉

胆经

肝经

肺经

大肠经

胃经

脾经

心经

小肠经

膀胱经

肾经

心包经

三焦经

实证

阳辅

行间

尺泽

二间

厉兑、内庭

商丘

神门

小海

束骨

涌泉、然谷

大陵

天井

虚证

侠溪

曲泉

太渊

曲池

解溪

大都

少冲、少海

后溪

至阴、委中

复溜

中冲、曲泽

中渚

输穴治疗时间性疾病要点:

一:最好是在疾病发作前30分钟治疗,并留针至发作时间已过,其间每5-10分钟行针一次,其它时间治疗亦有效,总之,越接近发作时间治疗效果越好。

二:如果有明显虚实表现,则要根据输穴的生克补泻来治疗。

十二经脉虚实证生克补泻取穴表

时辰

经脉

胆经

肝经

肺经

大肠经

胃经

脾经

心经

小肠经

膀胱经

肾经

心包经

三焦经

实证

阳辅

行间

尺泽

二间

厉兑、内庭

商丘

神门

小海

束骨

涌泉、然谷

大陵

天井

虚证

侠溪

曲泉

太渊

曲池

解溪

大都

少冲、少海

后溪

至阴、委中

复溜

中冲、曲泽

中渚

曲泉

肝经合穴,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穴解:曲指肝木(木曰曲直),泉指肾水。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肾为肝之母,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肝之虚症,可用曲泉补之

曲池

人体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寻找方法:取该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侧腕的取穴姿势,曲池穴位于肘部,寻找穴位时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

穴解:曲,隐秘也,不太察觉之意。池,水的围合之处、汇合之所。曲池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地部之上的湿浊之气。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气化而来,位处地之上部,性湿浊滞重,有如雾露,为隐秘之水,故名曲池。

足太阳膀胱经脊柱旁俞穴(相应棘突下旁开2厘米)

T3———————————肺俞

T5———————————心俞

T7———————————膈俞

T9———————————肝俞

T10—————————胆俞

T11——————————脾俞

T12——————————胃俞

L1———————————三焦俞

L2——————————-肾俞

L4———————————大肠俞

L5———————————关元俞

华佗夹脊穴对应症状


  颈椎1 C1眩晕、偏头痛、失眠、嗜睡、头昏沉、颈性高血压、脑供血缺乏、摇头


  颈椎2 C2眩晕、头痛、失眠、嗜睡、眼干涩、耳鸣、心动过速、腮腺炎、过敏性鼻炎


  颈椎3 C3眩晕、头昏沉、偏头痛、颈肩综合征、神经痛、湿疹、牙痛、张口不能


  颈椎4 C4头昏、恶心、呃逆、双手麻痹、肩周炎、落枕、鼻塞、牙痛


  颈椎5 C5胸痛、心跳过缓、恶心、呃逆、颈、肩、手掌胀痛、口臭、火气大


  颈椎6 C6血压动摇、肩部疼痛、肩、拇食二指麻、扁桃体肿大、肩膀痛、上肢外侧麻痛


  颈椎7 C7气短胸闷、第四、五指麻痛、颈根、肩胛痛、咽喉痛、肩膀硬化、上肢后内侧麻痛


  胸椎1 T1气短、气急、肘手痛、凉、早博、手软有力、上臂后侧麻痛


  胸椎2 T2气短胸痛、心律正常、冠心病(心绞痛)、肩膀硬化、上臂后侧麻痛


  胸椎3 T3肺部、支气管症状、易患感冒


  胸椎4 T4胸背痛、胸闷、冠心病(心绞痛)、长叹息、


  胸椎5 T5口苦、低血压、胃痉挛、癫痫


  胸椎6 T6胃痛、消化不良、胃痉挛


  胸椎7 T7胃溃疡症状、消化不良、胃下垂、口臭


  胸椎8 T8免疫功用低下、肝胆病、糖尿病


  胸椎9 T9肾功用妨碍、小便白浊、尿不畅、过敏证、身体手脚冰冷、癫痫


  胸椎10 T10肾功用妨碍、性功用妨碍


  胸椎11 T11肾功用妨碍、尿道病、皮肤病


  胸椎12 T12下腹疼凉、疲劳综合症、不孕症、风湿症、生殖器官外表痛痒、胃胀


  腰椎1 L1结肠功用失调、便秘、腹泻、腰痛、下腹痛


  腰椎2 L2下腹痛、腰酸痛、性机能减退


  腰椎3 L3膀胱、尿少、腰、膝内侧痛有力


  腰椎4 L4腰痛、坐骨神经痛、排尿困难、尿频或尿少、腿痛放射至腿肚外侧、痔疮


  腰椎5 L5腿血液循环不良、下肢有力怕冰冷、腰腿痛麻至腿肚后/外侧月经不调、


  骶椎 腰骶关节病变、足根痛麻凉感、膀胱病、前列腺炎

1.急性腰椎痛

穴位:人中。

特点:开通闭塞,清热祛风。

用针:2寸针,在腰椎痛部位的对侧向迎香穴水平运针。

方法:站立位,进针1.5寸,轻轻用针刺激,直至患者感到疼痛。边捻针边让患者弯腰,至最大幅度时再回到直立位,同时向相反方向运针。反复操作2—3次,疼痛很快就会消失。

按:本人不同意这种所谓穴性的说法,穴位不像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偏性及以偏治偏达到治病目的,穴位主治跟腧穴不同分布、机体功能状态、施用工具甚至医师功夫水平等等关系很大。个人认为以药性定穴性是歧途!本人常用手背部腰痛一、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立竿见影,两穴同用效更大。

2.急性视神经炎

穴位:光明。

特点:清肝明目,消肿镇痛。治疗眼睛发痒疼痛、白内障、夜盲症、青盲及偏头痛。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1.5寸,提插捻转,轻运针以导气,留针15—20分钟。

3.急性咽炎

有两种治法:(1)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取最明显的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

按:耳尖放血亦极效,配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效更佳。

(2)穴位针刺额中穴,在印堂和神庭的中点。采用1.5寸针,刺向印堂。进针3/4寸,提插20秒钟,患者平卧留针30分钟。

按:本法疗效确彰,有人以此法治疗白喉极效!

4.急性结膜炎

用针方法:患侧耳尖,用三棱针刺耳尖,挤出3—5滴血即可。

5.闭经

穴位:上窷。

用针方法:用1.5寸针,直刺入骶后孔。尽可能确定行经的时间,如果不能,建议选择女性感觉不舒服或感觉心情不好的日子。患者站立,双脚微分,双肘支于桌上,以使耻骨和下腹部不受任何挤压,进针前医生应按压患者腹部5—8次,按下时要缓,放开时要快,这样可以对子宫产生有效刺激。进针1寸,顺时针捻转至最大幅度,留针,直至患者感到子宫收缩,反复操作3次。两侧穴位都要针刺。注意月经后25天再进行治疗。

按:与后面22痛经的治疗互参,二者操作有何异同之处?另长强治疗闭经亦极效,二者应都是针对继发性者,原发性闭经难治。

6.晕车晕机

穴位:安眠1,位于翳风合翳明穴中点胸锁乳突肌内,乳突下缘,翳风后1寸。安眠2,位于风池和翳明穴中点。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1.5寸,轻轻捻转插入,只刺一侧穴位。

按:与后面25胃痛、28眩晕、30呕吐互参,一般来说都有咽部痰卡胃部不适上翻作呕,降逆和胃利咽治疗多有效。譬如前臂中点之尺胃穴治疗胃痛极效,治疗呕吐晕车晕船晕机亦极效,紧急时用大拇指点压治疗立竿见影!

7.四肢寒冷

穴位:尾骨目前大多数针灸师不知道这种尾骨疗法,尾骨具有显著的愈合能力,很多治疗都以这里为能量中心,尾骨末端是能量最强的,而第一节是尾骨能量最低部分。尾骨横突上富有感觉神经末梢,因而在尾骨上进行针灸治疗意义重大。

用针方法:采用26号1.5寸针或三棱针。俯卧位,在第一尾骨和骶骨之间进针,中等强度提插刺激。出针,在横突两端重复该操作,针尖应刺向外侧。另一种方法是在第二尾骨末端和顶端之中点进针,重在插针进行刺激,可以留针,也可不留针。用三棱针时操作与此相同。注意本疗法仅用很短的时间,大约5分钟即可。

按:尾骨端是人体的能力中心愈来愈引起大家的重视,譬如附近的长强作为八字疗法的高能量点治疗多种疑难病得到广泛应用!本人未用此法治疗过四肢不温怕冷,但用过网上UC房间里逍遥游老师讲的刺四缝治疗此病极效,另试用八关大刺治疗亦有效。与此相对的是顽固性手脚心发热,治疗乏术,各位可有好的疗法?

8.便秘

穴位:秩边

特点:清热除湿,消肿通便。

用针方法:用四寸针,进针三寸深,刺至(向)会阴,产生针感得气,留针20分钟,在10分钟后再行针一次即可。注意对于急性症要进行2—3次治疗。

按:秩边透水道治疗前列腺炎、遗尿、尿道痛极效,秩边旁开2寸之夹秩边透水道治疗亦极效!还有环跳治疗盆腔炎、痛经、便秘亦有效,而直肠、前列腺、子宫、阴道、尿道位置相近,同属盆腔脏器,可见腧穴主治有位置相近原则,不但相近部位的不同腧穴主治有共同之处,一个腧穴主治的不同病症也位置相近。

9.膀胱炎

穴位:支沟

用针方法:用2寸针,垂直运针。垂直进针1.5寸,通过加力和减力针刺以导气,留针4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

按:支沟治疗便秘极效,参8便秘,按膀胱和直肠位置相近,膀胱炎和便秘符合病症位置相近原则,故支沟治疗二者都有效。

10.肠炎

穴位:神阙

特点:温阳补亏,利尿消肿。

用针方法:1.5寸针直刺。进针至1寸,通过加力运针将气导入,然后直接出针,无须留针。注意这是脐窝,针灸书的确规定不能在此针刺,进针前务必对该部位消*。

11.鼻出血

穴位:大敦和阴(隐)白。

方法:紧握住出血鼻孔对侧的大脚趾,一直握住不放,直至出血停止。

按:直立位拍腘窝治疗流鼻血简单方便有效。

12.胃肠道功能紊乱

穴位:内关(透刺)至外关。

用针方法:用2.5寸针,直刺,必要时用更长的针。直刺针尖透达外关皮下。小幅度快速提插,同时轻柔腹部约2分钟,(同时)请患者深呼吸,5分钟后重复操作,直至腹部疼痛消失。留针20分钟。

13.头痛

穴位:风池金先生发明(现)的胃舒穴,位于剑突和第七肋骨之间。

方法:患者坐位,女性应松开乳罩,医师站于患者右侧,左手拇食指紧按脖颈两侧的风池穴,右手中指如勾状按压胃舒穴,好像要把患者从地上提起。注:这是金先生发明的15秒疗法,保证%有效,不超过15秒钟患者就会感到头痛减轻。

14.呃逆

疗法1,涌泉俯卧位,拇指强力按压涌泉穴1—2分钟,刺激强度要足够大,直至呃逆停止。注:对重症患者可针刺双侧涌泉。

疗法2,胸椎中部,在第3和第7椎骨之间。患者直立位,双手扶墙,医师双手拇指按压3—7胸椎之间两侧最紧部位,直至呃逆停止。也可俯卧位操作。

按:耳穴之耳中穴点压治疗呃逆立止。疗法2的关键之处在于找到3—7胸椎之间两侧最紧部位按压。

15.癔病

(1)癔病性哑症涌泉用1.5寸粗针。在一侧涌泉穴进针3/4寸深,提插捻转约3分钟,同时对患者说话。如果患者未恢复说话功能,可再针刺另一侧涌泉穴。

(2)癔病性瘫痪环跳用28号3.5寸针向生殖器方向进针3寸,提插逐渐减力,使下肢感到麻木,甚至有触电感,运针约3分钟出针。

(3)癔病性痉挛中脘用2寸针。直刺1.5寸,减力运针,加强刺激,直至痉挛停止。

16.阳痿

疗法1,道门穴——这是金先生发明(现)的另一个新穴位,位于脊突C3和C4之间。用1.5寸针。坐位,头前倾,直刺1寸,进行提插行针刺激,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一次。

疗法2,尾骨末端及周围在尾骨末端进针,快速提插约15秒钟,此后在尾骨周围部位进针,快速提插行针,不要留针。

17.失眠

穴位:华佗夹脊从第一颈骨到尾骨。

用针方法:七星梅花锤(针)。准备:用拇食指用力掐脊椎部位的皮肤直至发红。用梅花针对脊骨和华佗夹脊穴位至尾骨放血。操作后让患者休息30分钟。

18.肠虫

穴位:至阴,亦称指井—UB67。

用针方法:在新月时进行直刺,刺激约1分钟,留针40分钟,每10分钟轻刺激一次。

按:为何在新月时进行针刺?不明白,难道还有更多的讲究不成,希望有知道者能不吝赐教。

19.神经紧张

穴位:华佗夹脊从T1至S1,外加尾骨,双侧。

用针方法:采用梅花针,叩至出血。俯卧位,在开始治疗前刺激背部,调动气。用梅花针从尾骨到第一胸椎进行刺激。治疗后休息20分钟。

20.抬胳膊疼痛

穴位:外关。

用针方法:用2寸针,在对侧直刺。针深1.5寸,坐位,慢慢向上抬起胳膊,同时医师沿手臂上举方向缓慢但有力地捻针。当上举到最高处时,紧握针,不要松弛,保持3秒,然后让患者放下手臂,而针灸师随手臂同样下落并反方向捻针。重复操作2—3次,直至手臂运动自如。注:这种疗法会使患者感到疼痛,但非常有效。

按:金先生此处描述的抬胳膊疼痛可能是肩周炎,临床碰到这些病人大家不妨一试。

21.气海俞痛

穴位:承山。

用针方法:用2寸针,直刺。俯卧位,进针1.5寸,快速捻转,达—次/分钟,使算胀和麻木的感觉一直放射到腘窝小腿和脚部。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一次。

按:气海俞在第三腰椎脊突下,旁开1.5寸,金先生想要说的可能是腰三横突综合症。

22.痛经

穴位:上窷,位于第一骶后孔。

用针方法:用1.5寸针直刺。患者站立位,双脚微分,向前弯腰,双肘支于桌子边上,腹部不要碰到桌子。缓慢从右侧骶骨孔进针一寸,顺时针捻到极限,然后保持在这个位置,不要再动。针灸师将另一只手放于患者腹部子宫位置,不要按压,将气从我针的一只手运到这只手。患者会感到子宫收缩。降低针刺的强度,等待约10秒钟,再进行下一次刺激操作。注意:经常会出现滞针,针被粘在穴位里拔不出来,可以使用另一支针拔出来。这是金先生发明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疗法。

按:刚以此法治疗痛经时,有些记不清书上具体操作了,结果取了次窷,进针捻转后用力揉患者腹部,也是疼痛立亦。

23.(戒)吸烟

穴位:(1)(甜味)天尾穴—奇穴,位于列缺到阳溪连线中点。(2)率谷。

用针方法:用1寸针。垂直进针3—5mm深,同时请患者深呼吸,行针将气导入,使手腕甚至手臂有麻木感。患者可能会有倦意或快感,但口中会有金属味或其他味道。留针15—20分钟。这时可在率谷进针,刺向耳部,刺激至有痛感,然后出针。

24.落枕

穴位:内关。

用针方法:用1.5寸针,患侧取穴直刺1—1.2寸深。提插捻转行针导气,运针5分钟,其间让患者转动颈部。然后出针。

按:外关治疗落枕极效,针入稍捻转令转动颈部马上活动自如。悬钟治疗落枕亦极效。

25.胃痛

穴位:胃舒穴位于剑突和第七肋骨之间。

用针方法:用1.5寸针直刺。仰卧位,在剑突右侧直刺,轻轻提插约半分钟,留针半小时。注意:此法对孕妇不宜,可能会使子宫收缩。

26.网球肘

穴位:阿是穴。

用针方法:先找出患处肌腱的阿是穴位置并做出标记。用1寸或1.5寸粗针。进针前要从两侧按紧肌腱,(固定)使之不能动,将针刺人,缓慢刺入肌肉,患者会感到放射状痛,提插行针1分钟,然后改变方向,再次提插捻转行针,仿佛要进一步破坏肌腱。向不同方向刺入2—3次,然后留针30分钟。

按:一间穴(即前头点)治疗网球肘时效时不效,我所用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八字疗法!

27.牙痛

穴位:液门。

用针方法:用1.5寸针斜着刺入第四和第五掌骨中间。进针1寸深,捻针产生针感直至有局部酸胀感放射到手臂肘部或指尖,留针40—60分钟。若牙痛未见缓解,针刺另一侧,进行同样操作刺激。

按:手背中指指掌关节尺侧的牙痛点效果极好,液门与此大致平行相近。

28.眩晕

参见晕车晕机。

29.声带麻痹症

(1)癔病性失语症涌泉用1.5寸针直刺。进针后提插然后用力捻针约1—10分钟,患者会在治疗过程中恢复说话能力。

(2)声带麻痹症内关用1.5寸针直刺。进针1寸,提插捻转强刺激约5分钟。

按:通里穴治疗喑哑亦极效,内关与通里位置相近。另阴郄?铜人?:治失喑不能言。灵道?资生?:暴喑口噤,灵道、天突、天窗。列缺治疗声音嘶哑亦效。

30.呕吐

穴位:胃舒位于剑突和第七肋骨之间。

用针方法:1.5寸针直刺。仰卧位,在剑突右侧进针,轻轻提插约半分钟,留针半小时。

按:肝神穴与此位置相近,不但治疗肝炎、胆囊炎,而且治疗胃痛、呕吐、眩晕等气逆证极效

推荐相关书籍: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更多独家的中医秘术,扫描保存下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特效针法总结笔记收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