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痛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全世界的癌症都全了
TUhjnbcbe - 2021/1/28 8:03:00

1、肺癌

肺癌别称支气管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肺癌已成中国“众癌之首”。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

咳嗽是早期肺癌较明显的症状,表现为干咳、呛咳等。许多人最初认为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并没有引起注意。因此,如果您发现您长期干咳,服药后很难好转,那么您需要注意。医院检查肺部。大约一半的肺癌患者在早期会出现胸痛。当恶性肿瘤在胸膜附近生长时,会压迫胸部器官,造成胸部钝性疼痛。有时这种疼痛会扩散到肩膀。很多人常认为是肩周炎,很容易延误治疗。

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大量吸烟与肺癌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已有的研究证明:长期大量吸烟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10~20倍,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患肺癌的几率越高。此外,吸烟不仅直接影响本人的身体健康,还对周围人群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被动吸烟者肺癌患病率明显增加。城市居民肺癌的发病率比农村高,这可能与城市大气污染和烟尘中含有致癌物质有关。因此应该提倡不吸烟,并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工作。

2、胃癌

胃癌(gastriccarcinoma)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

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现年轻化倾向。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大弯、胃小弯及前后壁均可受累。绝大多数胃癌属于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或出现上腹不适、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常与胃炎、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症状相似,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仍较低。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有关。

3、肝癌

肝癌(livercancer),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肝脏的上皮或间叶组织,前者称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高发的,危害极大的恶性肿瘤;后者称为肉瘤,与原发性肝癌相比较较为少见。继发性或称转移性肝癌系指全身多个器官起源的恶性肿瘤侵犯至肝脏。一般多见于胃、胆道、胰腺、结直肠、卵巢、子宫、肺、乳腺等器官恶性肿瘤的肝转移。

肝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很高,初期症状并不明显,可无任何症状或体征,一般主要表现为肝痛、乏力、消瘦、*疸、腹水等症状。临床上一般采取西医的手术、放化疗与中药结合疗法,但晚期患者因癌细胞扩散而治愈率较低,因此要做到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4、食管癌

食管癌指的是发生在食道的癌。常见的症状包括吞咽困难与体重减轻,其他症状还有吞咽疼痛、沙哑、锁骨周边淋巴结肿大、干咳、以及咳血或吐血。

有两大类食管癌较为常见:鳞状细胞癌主要盛行于发展中国家;而腺癌则在发达国家较为常见,其他的类型则比较少有。鳞状细胞癌主要因为吸烟、饮酒、热饮、嚼槟榔、以及饮食习惯不佳引起;腺癌则主要由吸烟、肥胖、和胃食道逆流所引起。在腺癌发生前,经常可以先看到巴雷斯特食道症。鳞状细胞癌主要来自食道内沿的皮肤细胞,而腺癌则来自食道下三分之一段上皮组织中的腺体细胞。

食管癌的诊断需使用内视镜(一种使用光纤摄影机进行的检验)做切片检查)。预防食管癌的方式则包括戒烟与健康饮食。食管癌的治疗依分期、位置、病人整体身心状况、以及日常生活功能而定。小而未扩散的鳞状上皮癌常可藉手术治愈,但大多数的状况都需要在手术外搭配化学疗法与放射疗法,化学疗法与放射疗法可减缓体积较大的肿瘤生长速度。已经转移的食管癌或是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则建议接受安宁缓和医疗。治疗的成效受疾病本身的状况与病人的其他疾病影响,但由于食管癌大多在晚期才被诊断,因此普遍预后不佳(五年存活率平均为13%-18%。

食管癌典型的症状为进行性咽下困难,先是难咽干的食物,继而是半流质食物,最后水和唾液也不能咽下。

食管癌的发生率在各国间有巨大差异,全球有一半的病人都集中在中国。食管癌好发于男性,相对于女性而言,男性的得病风险大约是三倍。

食管癌有家族聚集性,也就是遗传易感性,但不是直接遗传性疾病。在食管癌的高发区,如河南林县是食管癌高发区,大约60%的食管癌患者有家族史。在有食管癌的家族中,食管癌发生常常在同代或下2-3代发生率都比较高。但是也有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有食管癌的患者家族中,下一代不一定发生食管癌。在高发食管癌家族中,食管癌患者细胞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存在异常,食管癌发生率也比一般家庭或者一般人高许多,所以食管癌的遗传问题很复杂。只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特别是饮食习惯,远离不健康因素,食管癌的发生概率可以降低。

5、直肠癌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肠指诊及乙状结肠镜诊断。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关系复杂,手术不易彻底,术后复发率高。中下段直肠癌与肛管括约肌接近,手术时很难保留肛门及其功能是手术的一个难题,也是手术方法上争论最多的一种疾病。我国直肠癌发病年龄中位数在45岁左右。青年人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

直肠癌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不易发现。有些患者有轻微的症状,直肠癌的早期症状常常表现以下,一个是大便习惯的改变,如变频就是大便次数增多,或者是便秘与腹泻交替,有时候腹泻,有时候便秘。

第三个大便带血或者是血便。还有的患者没有看到明显的血便或大便便血,但是就是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体重下降、乏力等等。

此类患者如果正好是三四十岁的这种高发年龄阶段,或者是家族当中有这样的相关的这种家族史,则应警惕及早进行肠镜等的检查。

6、结肠癌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结肠癌主要为腺癌、黏液腺癌、未分化癌。大体形态呈息肉状、溃疡型等。结肠癌可沿肠壁环行发展,沿肠管纵径上下蔓延或向肠壁深层浸润,除经淋巴管、血流转移和局部侵犯外,还可向腹腔内种植或沿缝线、切口面扩散转移。慢性结肠炎患者、结肠息肉患者、男性肥胖者等为易感人群。

结肠癌发病的主要与高脂肪和低纤维素饮食有关。结肠的慢性炎症使肠癌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有结肠息肉者,结肠癌发生率是无结肠息肉者的5倍。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瘤,癌变的发生率更高。遗传因素可能也参与结肠癌的发病。

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中晚期可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而后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痛,黏液便或黏血便。肿瘤溃烂、失血、*素吸收后,常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下肢水肿等症状。如出现腹胀、腹痛、便秘或不能排便,体检见腹部膨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听诊闻及肠鸣音,提示可能出现不全性或完全性肠梗阻。若肿瘤与网膜、周围组织浸润粘连,形成不规则包块。晚期可出现*疸、腹腔积液、水肿等肝、肺转移征象,恶病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现。

7、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5年生存率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早期的确诊率不高,手术死亡率较高,而治愈率很低。本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胰腺癌最常见的症状和征象包括*疸、腹痛或背痛、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浅色粪便、茶色尿和食欲不振。疾病的早期通常没有症状,且这些症状通常不具特异性,因此发现胰腺癌时常常已经进展到癌症晚期,癌细胞已经远端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

胰腺癌很少发生在40岁以下的病人,半数以上的患者超过70岁。胰腺癌的风险因子包括吸烟、肥胖、糖尿病和特定的罕见基因。约20%的胰腺癌和抽烟有关,5–10%则和遗传因素有关。胰腺癌的诊断常结合医学影像(超音波和电脑断层)、血液检验和组织切片等技术。癌症分期则分为最早的第I期到最严重的第IV期。目前尚无合适的方法能针对群众筛检胰腺癌。

非吸烟者和少吃红肉或加工肉品的人罹患胰腺癌的风险较低。吸烟者在戒烟后罹癌的几率会降低,戒烟20年后风险甚至能降到与一般人无异。胰腺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和缓医疗或结合上述数种疗法,疗法的选择和癌症的分期有关。手术是唯一能治愈胰腺腺癌的方法,针对无法治愈的患者,手术则以提升生活品质为目标。患者有时也会需要控制疼痛和促进消化的药物,即便是接受积极治疗的病人,也建议在疾病早期就实施缓和疗护。

8、脑癌

脑是人类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不论脑中的肿瘤为良性或恶性,一旦在脑中压迫到任何部分,都会造成人体不同功能的损伤。加上脑组织的复杂程度高过其他任何部位,更增添了治疗上的困难,这也是脑癌棘手之处。脑癌又可分为原发性脑癌及由其他部位转移至脑的转移性癌症。发生在儿童身上者多为原发性脑癌,而一般来说,严重的肝癌、乳腺癌、肺癌等,最后扩散成脑癌的现象也很常见。

近年来,颅内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颅内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5%,占儿童肿瘤的70%,而其它恶性肿瘤最终会有20-30%转入颅内,由于其膨胀的浸润性生长,在颅内一旦占据一定空间时,不论其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都势必使颅内压升高,压迫脑组织,导致中枢神经损害,危及患者生命。

颅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最多见。少儿以颅后窝及中线肿瘤较多见,主要为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及室管膜瘤。成人以大脑半球胶质瘤为最多见,如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等其次为脑膜瘤、垂体瘤及颅咽管瘤、神经纤维瘤、海绵状血管瘤、胆脂瘤等。原发性颅内肿瘤发生率无明显性别差异,男稍多于女。

在日常生活中,定期去体检,时常注意自己的身体有无脑癌的征兆,如果有一些反应就要弄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不适。要确诊医院去做具体的检查,看自己的血检指标,CEA,CA,做核磁共振等检查确诊。

9、淋巴癌

淋巴癌,其医学名称为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通常表现为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大量增生,恶性程度不一。恶性淋巴瘤是具有相当异质性的一大类肿瘤,虽然好发于淋巴结,但是由于淋巴系统的分布特点,使得淋巴瘤属于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侵犯到全身任何组织和器官。因此,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既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同时按照不同的病理类型、受侵部位和范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淋巴瘤可不是老年人的“专利”,淋巴癌发病高峰在31岁至40岁,青壮年占到6成左右。发病原因和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及环境污染等有关,长期疲劳工作的年轻人易高发。

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虽然可以有慢性、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但也可以表现为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如果遇到淋巴部位无痛包块,医院检查。怀疑淋巴瘤时,可以做淋巴结或其他受累组织或器官的病理切片检查(活检)以确诊。

10、血癌(白血病)

白血病俗称为血癌,依照白血球之成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而依细胞产生之种类可分为骨髓性及淋巴球性两种。

(一)急性白血病

通常急性白血病病人在临床上表现较为快速且严重,在临床症状上病人常有发烧、出血倾向、脸色苍白等情形而就医,在常规血液检查方面常表现有白血球增多、血小板减少及贫血之现象。然而病人偶有白血球减少或正常之情形出现,故诊断主要须依靠骨髓检查之结果。

此类疾病可发生于任何族群、任何年龄且无男女之别。一般小孩子较常见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成人较常见急性骨髓球性白血病。过去此类疾病在诊断出来后之数个月病人就已死亡。故属于一种相当可怕且恶性之疾病。但目前已有相当好的药物治疗,大部份病人皆可得到缓解,如再加上骨髓移植,则有一部份之病人可得痊癒。此诚为近年来医学科技进步造福人类之一大范例。

(二)慢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主要为成熟白血球之增生,可分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及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此类疾病好发于成年人。其中依种族不同,西方人好发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

此类疾病病人一般常无自觉症状,有一大部份病人是在做常规体检时被发现白血球增高而得知的。一般病人也常有疲劳、倦怠及易出血之症状可观察到。身体检查时,在慢性骨髓性病人常可发现明显之脾脏肿大,而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病人则易有淋巴结肿大;在实验室检查方面可见白血球明显之增多且成熟之血球佔大部份。慢性骨髓球性白血病病人经药物治疗后约经3~4年,会有转变成急性白血病的变化,此时和一般的急性白血病无甚差别,治疗上常反应不佳。但目前干扰素之治疗可延缓病人进入急性期。

这些病人断根之唯一治疗法是骨髓移植,可治癒此类疾病,但限于亲属间捐髓者之难寻,为目前利用非亲属性骨髓捐赠治疗之最大受益者,且愈早移植,效果愈好。至于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在国人较少见,且因有较长之病期,一般早期诊断则病人存活10年以上的机会甚大,对于末期之病人目前亦有相当有效之治疗药物问世。

总之白血病在过去被认为是种必死且可怕的疾病,但是近年来由于医药之进步,且对于此病致病机转之了解及骨髓移植之应用,白血病不再是「必死之癌症」了。

11、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年WHO《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中前列腺癌病理类型上包括腺癌(腺泡腺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其中前列腺腺癌占95%以上,因此,通常我们所说的前列腺癌就是指前列腺腺癌。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前列腺癌发病率为9.92/10万,列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6位。发病年龄在55岁前处于较低水平,55岁后逐渐升高,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高峰年龄是70~80岁。家族遗传型前列腺癌患者发病年龄稍早,年龄≤55岁的患者占43%。

前列腺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如果家族中无患前列腺癌者的相对危险度为1,绝对危险度为8;则遗传型前列腺癌家族成员患前列腺癌的相对危险度为5,绝对危险度为35~45。此外,前列腺癌的发病与性活动、饮食习惯有关。性活动较多者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高脂肪饮食与发病也有一定关系。

前列腺癌早期常无症状,随着肿瘤的发展,前列腺癌引起的症状可概括为两大类:

1.压迫症状

逐渐增大的前列腺腺体压迫尿道可引起进行性排尿困难,表现为尿线细、射程短、尿流缓慢、尿流中断、尿后滴沥、排尿不尽、排尿费力,此外,还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甚至尿失禁。肿瘤压迫直肠可引起大便困难或肠梗阻,也可压迫输精管引起射精缺乏,压迫神经引起会阴部疼痛,并可向坐骨神经放射。

2.转移症状

前列腺癌可侵及膀胱、精囊、血管神经束,引起血尿、血精、阳痿。盆腔淋巴结转移可引起双下肢水肿。前列腺癌常易发生骨转移,引起骨痛或病理性骨折、截瘫。前列腺癌也可侵及骨髓引起贫血或全血象减少。

12、乳腺癌

女性乳腺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乳腺癌中99%发生在女性,男性仅占1%。

乳腺并不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原位乳腺癌并不致命;但由于乳腺癌细胞丧失了正常细胞的特性,细胞之间连接松散,容易脱落。癌细胞一旦脱落,游离的癌细胞可以随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全身,形成转移,危及生命。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的常见肿瘤。

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美国8名妇女一生中就会有1人患乳腺癌。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不宜乐观,近年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却高出高发国家1~2个百分点。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年公布的年乳腺癌发病数据显示:全国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粗率)全国合计为42.55/10万,城市为51.91/10万,农村为23.12/10万。

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以下为乳腺癌的典型体征。

1.乳腺肿块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3.皮肤改变

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了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韧带,使其缩短并失去弹性,牵拉相应部位的皮肤,出现“酒窝征”,即乳腺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即乳腺皮肤出现许多小点状凹陷,就像橘子皮一样。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在主癌灶周围的皮肤形成散在分布的质硬结节,即所谓“皮肤卫星结节”。

4.乳头、乳晕异常

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湿疹样癌,即乳腺Paget’s病,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以致乳头回缩。

5.腋窝淋巴结肿

大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以上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

男性乳腺癌只占所有乳腺癌当中的0.6%,而且在所有男性癌症当中占不到1%,因此,长期以来,比起女性乳腺癌,我们对于男性乳腺癌的了解并不多。乳腺癌的发生是由于乳腺癌细胞内出现恶性肿瘤组织。男性也具备乳腺组织,所以同样也可能导致乳腺癌。遗传因素是男性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不管是先天因素还是后天因素所导致,雄性激素缺乏、雌性激素分泌过多的男性,都更容易罹患乳腺癌。与女性乳癌比较,男性乳腺癌发现时往往较为晚期,所以肿瘤会比较大,也常伴随有淋巴结的转移。

13、宫颈癌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原位癌高发年龄为30~35岁,浸润癌为45~55岁,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近几十年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宫颈癌和癌前病变得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明显下降。

病因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1.病*感染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高危型HPV感染。

2.性行为及分娩次数

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16岁、初产年龄小、多孕多产等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

3.其他生物学因素

沙眼衣原体、单纯疱疹病*II型、滴虫等病原体的感染在高危HPV感染导致宫颈癌的发病过程中有协同作用。

4.其他行为因素

吸烟作为HPV感染的协同因素可以增加子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另外,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也可影响疾病的发生。

早期宫颈癌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宫颈可光滑或难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区别。颈管型患者因宫颈外观正常易漏诊或误诊。

14、卵巢癌

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卵巢恶性肿瘤中以上皮癌最多见,其次是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其中卵巢上皮癌死亡率占各类妇科肿瘤的首位,对女性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卵巢深居盆腔,体积小,缺乏典型症状,难以早期发现。卵巢上皮癌患者手术中发现肿瘤局限于卵巢的仅占不足30%,大多数已扩散到盆腹腔器官,所以早期诊断是一大难题。

卵巢恶性肿瘤的病因仍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遗传因素,尤其是家族中有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等患者时,亲属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可能增高。②内分泌因素,如初潮早、无生育史等。卵巢上皮癌多见于绝经后女性,而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多见于青少年或年轻女性。

其中,卵巢上皮癌早期多无明显症状,约70%患者发病时已是晚期。晚期患者的常见症状如下。腹胀:主要因肿物增大或合并腹、盆腔积液导致。腹痛:卵巢恶性肿瘤可能由于肿瘤内的变化,如出血、坏死、迅速增长而引起一定程度的腹痛。消瘦:晚期患者可伴有体重下降。

而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症状与上皮癌有所不同,早期即出现腹部包块、腹胀,常可因肿瘤内出血或坏死感染而出现发热,或因肿瘤扭转、肿瘤破裂等而出现急腹症表现。其中60%~70%的患者就诊时属早期。

15、鼻咽癌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为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常见临床症状为鼻塞、涕中带血、耳闷堵感、听力下降、复视及头痛等。鼻咽癌大多对放射治疗具有中度敏感性,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对较高分化癌,病程较晚以及放疗后复发的病例,手术切除和化学药物治疗亦属于不可缺少的手段。

鼻咽癌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多年来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表明,以下因素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遗传因素:

家族聚集现象,许多鼻咽癌患者有家族患癌病史。鼻咽癌具有垂直和水平的家族发生倾向。

种族易感性,鼻咽癌主要见于*种人,少见于白种人;发病率高的民族,移居他处(或侨居国外),其后裔仍有较高的发病率。

地域集中性,鼻咽癌主要发生于我国南方五省,即广东、广西、湖南、福建和江西,占当地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首位。东南亚国家也是高发区。

环境因素,有报告显示移居国外的中国人,其鼻咽癌死亡率随遗传代数逐渐下降。反之,生于东南亚的白种人,其患鼻咽癌的危险性却有所提高。提示环境因素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饮食习惯,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广东省鼻咽癌高发区内的婴儿,在断奶后首先接触的食物中便有咸鱼。另外,鱼干、广东腊味也与鼻咽癌发病率有关。这些食品在腌制过程中均有亚硝胺前体物亚硝酸盐。人的胃液pH值在1~3时,亚硝酸或硝酸盐(需经细胞还原成亚硝酸盐)可与细胞中的仲胺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这些物质有较强的致癌作用。

16、胆囊癌

在胆囊恶性肿瘤中胆囊癌占首位,其他尚有肉瘤、类癌、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巨细胞腺癌等。原发性胆囊癌临床上较为少见,根据国内报道仅占所有癌总数的1%左右。胆囊癌常与胆囊良性疾患同时存在,最常见是与胆囊结石共存,结石的慢性刺激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由于胆囊癌多与胆囊结石炎症并存故疼痛性质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开始为右上腹不适继之出现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不佳。这是由于胆囊功能不足以对脂肪物质进行消化所致。*疸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现。癌组织侵犯胆管引起*疸。

同时伴有消瘦、乏力甚至出现恶病质,皮肤、黏膜*染,伴皮肤瘙痒。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包块。是因为肿瘤迅速增长阻塞胆管使胆囊肿大;如侵犯十二指肠也可以引起梗阻;另外肿瘤侵及肝胃胰也可出现相应部位包块。

17、中耳癌

中耳癌为发生于中耳的少见恶性癌肿,多为原发。中耳癌的诱因,很可能是中耳的长期感染,据统计,多数中耳癌患者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史。其发病年龄多为40~60岁,本病病理是以鳞状上皮细胞癌最常见,基底细胞癌和腺癌在中耳很少见。

统计发现中耳癌有长期慢性中耳炎史者占80%~85%,因此,其发生可能与长期的炎症刺激相关。

最早的症状为耳道出血或有血性分泌物,是中耳癌的一个重要信号。晚期癌肿侵袭骨质,破坏血管,可发生致命性大出血。

早期仅有耳内发胀感,稍晚出现疼痛,晚期疼痛剧烈,疼痛的特点是持续性耳道深部刺痛或跳痛,并向患侧颞额部、面部、耳后、枕部和颈侧部放射,在夜间和侧卧时加重。

多数患者因原有中耳炎所致的耳聋,故不引起重视。早期为传导性耳聋,晚期迷路受侵犯后为混合性聋,多伴耳鸣。

18、皋丸癌

睾丸肿瘤(tumoroftestis)是泌尿外科中常见的肿瘤之一。睾丸肿瘤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绝大多数都是原发的,继发性极为罕见。

睾丸肿瘤几乎都是恶性的,其中生殖细胞肿瘤占90%~95%,非生殖细胞肿瘤占5%~10%。生殖细胞肿瘤中以精原细胞瘤最常见,约占睾丸原发性肿瘤的40%~50%,胚胎性癌次之,约为20%~30%,再次为畸胎瘤,约为10%左右,其他细胞类型睾丸肿瘤少见。

发病年龄有3个高峰:婴儿期以卵*囊瘤(婴儿型胚胎性瘤)为多;20~40岁间可见各类型睾丸肿瘤,但仍以精原细胞瘤为多,70岁以后主要为精原细胞瘤。其病因尚不明了,目前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和后天因素均有关系。其中与隐睾关系最密切,隐睾发生肿瘤的机会比正常人大10~14倍,腹腔内隐睾比腹股沟更高,而睾丸固定术并不降低恶性变的发病率,但可使肿瘤更易被发现。

其病因尚不明了,目前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和后天因素均有关系。其中与隐睾关系最密切,隐睾发生肿瘤的机会比正常人大10~14倍,腹腔内隐睾比腹股沟更高。

最常见症状为睾丸渐进的、无痛性的增大,并有沉重感,睾丸肿胀、变硬。精原细胞瘤肿大的睾丸往往保持睾丸的轮廓,质地一致,而畸胎瘤则呈结节性肿大,软硬不一致。约有10%的患者因睾丸内出血或梗死而感觉疼痛,10%的患者可能出现转移症状,如腹膜后淋巴转移块较大,压迫神经根出现背痛。肺部转移可出现咳嗽和呼吸困难,十二指肠转移可出现厌食、恶心和呕吐,骨转移可引起骨痛等。儿童有睾丸肿块,同时有早熟症状,或成人同时有女性型乳房及性欲减退时应考虑睾丸间质细胞瘤。

19、骨癌

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恶性骨肿瘤,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骨癌”,其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恶性骨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从体内其他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经血液循环、淋巴系统转移至骨骼为继发性恶性骨肿瘤。还有一类病损称瘤样病变,肿瘤样病变的组织不具有肿瘤细胞形态的特点,但其生态和行为都具有肿瘤的破坏性,一般较局限,易根治。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病因。内因有素质学说、基因学说、内分泌学说等;外因有化学元素物质和内外照射慢性刺激学说,病*感染学说等。部分多发性骨软骨瘤和纤维样增殖症与家族遗传有关。骨的良性肿瘤可以恶性变。

疼痛为骨肿瘤早期出现的主要症状,病初较轻,呈间歇性,随病情的进展,疼痛可逐渐加重,发展为持续性。多数患者在夜间疼痛加剧以致影响睡眠。其疼痛可向远处放射。

位于骨膜下或表浅的肿瘤出现较早,可触及骨膨胀变形。如肿瘤穿破到骨外,可产生固定的软组织肿块,表面光滑或者凹凸不平。

骨肿瘤后期,因疼痛肿胀而患部功能将受到障碍,可伴有相应部位肌肉萎缩。

骨肿瘤后期由于肿瘤的消耗、*素的刺激和痛苦的折磨,可出现一系列全身症状,如失眠、烦躁、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进行性消瘦、贫血、恶病质等。

20、喉癌

喉癌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喉癌指原发部位在喉部的肿瘤,以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继发性喉癌指来自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喉部,较为少见。喉癌症状主要为声嘶、呼吸困难、咳嗽、吞咽困难、颈部淋巴结转移等。高危人群应当注意戒烟,适当饮酒,做好预防工作。早期发现,早期诊疗对于减轻喉癌的危害非常重要,一方面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另外有可能尽量保留喉的发音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喉癌的发生目前尚无确切病因,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主要有以下方面。

1.吸烟

吸烟与呼吸道肿瘤关系非常密切。多数喉癌患者都有长期大量吸烟史,喉癌的发生率与每日吸烟量及总的吸烟时间成正比。另外,不可忽视被动吸烟,也可能致癌。吸烟时烟草燃烧可产生烟焦油,其中的苯丙芘有致癌作用,可致黏膜水肿、充血、上皮增生及鳞状化生,使纤毛运动停止,从而致癌。

2.饮酒

据调查,饮酒者患喉癌的危险性比非饮酒者高1.5~4.4倍,尤其是声门上型喉癌与饮酒关系密切。吸烟与饮酒在致癌方面有协同作用。

3.空气污染

工业产生的粉尘、二氧化硫、铬、砷等长期吸入可能导致呼吸道肿瘤。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喉癌发生率高,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

4.职业因素

长期接触有*化学物质,如芥子气、石棉、镍等。

5.病*感染

人乳头状瘤病*(HPV)可引起喉乳头状瘤,目前认为是喉癌的癌前病变。

6.性激素

喉是第二性征器管,认为是性激素的靶器管。喉癌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临床研究发现喉癌患者睾酮水平高于正常人,雌激素降低;切除肿瘤后睾酮水平明显下降。

7.微量元素缺乏

某些微量元素是体内一些酶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可能会导致酶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影响细胞分裂生长,发生基因突变。

8.放射线

长期放射性核素,如镭、铀、氡等接触可引起恶性肿瘤。

喉癌症状主要为声嘶、呼吸困难、咳嗽、吞咽困难、颈部淋巴结转移等。不同原发部位症状出现顺序可不同。

21、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thyroidcarcinoma)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四种病理类型。以恶性度较低、预后较好的乳头状癌最常见,除髓样癌外,绝大部分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发病率与地区、种族、性别有一定关系。女性发病较多,男女发病比例为1:(2~4)。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绝大多数甲状腺癌发生于一侧甲状腺腺叶,常为单个肿瘤。

对所有甲状腺的肿块,无论年龄大小、单发还是多发,包括质地如何,均应提高警惕。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若甲状腺肿块质硬、固定,颈淋巴结肿大,或有压迫症状者,或存在多年的甲状腺肿块,在短期内迅速增大者,均应怀疑为甲状腺癌。结合B超、核素扫描、针吸细胞学检查等,确定肿物性质。有的患者甲状腺肿块不明显,因发现转移灶而就医时,应想到甲状腺癌的可能。髓样癌患者应排除Ⅱ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的可能。对合并家族史和出现腹泻、颜面潮红、低血钙时应注意。

最好的癌是甲状腺癌最坏的癌也是甲状腺癌。为什么这么说?甲状腺癌可以分四种类型,通常我们把它分成乳头状癌、滤泡性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如果是未分化癌,预后非常的差,通常不管是做手术还是不做手术,病人都会在半年内死亡,能够活超过半年的非常少。

如果说是最好的癌,那就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乳头状癌非常惰性,大部分的病人,如果是小于一公分的,十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20年的生存率可以达到80%。

所以,甲状腺癌是最好,但是也是最坏的癌,幸运的是80%左右的病人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所以,总体来说,甲状腺癌的预后是非常好的。

任何与甲状腺有关的疾病,都对碘盐的摄入都有一定的要求。如对于甲亢患者应当要求禁碘饮食,甲减患者应当适当补充碘饮食,甲状腺癌则禁吃碘含量高的食物。

食物中以海产品的含碘量最高,其中尤以海带,海蜇,紫菜,苔条和淡菜为甚。

一般地说,大多数陆地植物的碘含量都较低,平均每公斤不超过1.0毫克,唯有菠菜和芹菜的碘含量较高,每公斤可达到1.64毫克和1.60毫克。海产品中的碘是陆地植物的几倍,有的高达几十倍。通常我们吃的海带,其碘含量每公斤就有10.0毫克。

陆地食品则以蛋、奶含碘量最高达到40微克/千克~90微克/千克,其次为肉类,淡水鱼的含碘量低于肉类,植物的含碘量是最低的,特别是水果和蔬菜。

人体碘的80%—90%来自食物,10%-20%通过饮水获得,5%的碘来自空气,因此,食物中的碘是人体碘的主要来源。食物中的碘化物被还原成碘离子后才能被吸收,与氨基酸结合的碘可直接被吸收。

22、牙龈癌(牙癌)

牙龈癌又称牙癌,发病仅次于舌癌,早期肿瘤侵犯牙槽突及颌骨,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局部伴有疼痛。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未分化癌可考虑放疗。早期牙龈癌也可用低温治疗。

牙龈癌的诊断并不困难,活检确诊也很方便。早期的牙龈癌,特别是局限在牙龈缘或牙间乳头部时很易误诊为牙龈炎或牙周炎;其次,早期特别是弥散性牙龈边缘的溃疡病损伴有疼痛时,还可误诊为牙龈结核。临床上在诊断上述疾病时应警惕牙龈癌的可能性。X线检查示颌骨呈“扇形”骨质破坏,边缘呈虫蚀状。

晚期牙龈癌应与原发性上颌窦癌及下颌骨中心(央)性癌相鉴别,因其在处理及预后估计上都不相同。上颌窦癌:早期不易发现,但以后可能出现鼻塞、鼻出血及一侧鼻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如向下发展可使上牙松动和疼痛;向上发展则可使眼球突出,有时发生上唇麻木感;向后方发展可导致张口困难。

牙龈癌早期症状以早期溃疡为最常见之外,还有乳头状和结节状也是牙龈癌的早期信号之一。牙龈癌早期症状的特点是不疼痛但发展较快、溃疡的基部及周围较硬,边缘隆起呈堤状,继而表面有菜花样改变。

凡有原因不明的牙龈肿块、溃烂或牙痛伴有牙齿松动,拔牙后创伤长时间不愈合,或牙龈上呈现弹坑状(火山口状)溃疡,尤其年龄在40岁以上者,医院口腔科查看,平常不可容易或随意用手指、牙刷等抠掉牙龈上重生的肿块,避免加重病况。

早晚刷牙,饭前饭后勤漱口,:如果菜屑陷入牙缝,含一口水(温度近似体温),用力漱口。无效,可使用牙线剔除,但切勿伤及牙龈。在我国,用茶叶防龋有很久的历史。宋代苏轼在《东坡集》中记载了用茶水漱口及饮茶防龋的实践过程。近代以来,我国对茶叶防龋的研究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3、膀胱癌

膀胱癌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占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而在西方其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居第2位。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膀胱癌的发病率为6.61/10万,列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9位。

膀胱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于儿童。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发年龄50~70岁。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既往将膀胱黏膜上皮称为移行细胞,年WHO与国际泌尿病理学会联合建议用尿路上皮一词代替移行细胞一词,以区别于在鼻腔以及卵巢内的移行上皮,使尿路上皮成为尿路系统的专有名词。

年WHO《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中尿路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中膀胱癌的病理类型包括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鳞状细胞癌、膀胱腺癌,其他罕见的还有膀胱透明细胞癌、膀胱小细胞癌、膀胱类癌。其中最常见的是膀胱尿路上皮癌,约占膀胱癌患者总数的90%以上,通常所说的膀胱癌就是指膀胱尿路上皮癌,既往被称为膀胱移行细胞癌。

膀胱癌的病因复杂,既有内在的遗传因素,又有外在的环境因素。较为明确的两大致病危险因素是吸烟和职业接触芳香胺类化学物质。吸烟是目前最为肯定的膀胱癌致病危险因素,30%~50%的膀胱癌由吸烟引起,吸烟可使膀胱癌危险率增加2~6倍,随着吸烟时间的延长,膀胱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

另一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是与一系列职业或职业接触有关。现已证实苯胺、二氨基联苯、2-萘胺、1-萘胺都是膀胱癌的致癌物,长期接触这类化学物质者患膀胱癌的概率增加,职业因素所致的膀胱癌患者约占膀胱癌患者总数的25%。与膀胱癌相关的职业有铝制品、煤焦油、沥青、染料、橡胶、煤炭气化等产业。

大约有90%以上的膀胱癌患者最初的临床表现是血尿,通常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肉眼全程血尿,有时也可为镜下血尿。血尿可能仅出现1次或持续1天至数天,可自行减轻或停止,有时患者服药后与血尿自止的巧合往往给患者“病愈”的错觉。有些患者可能在相隔若干时间后再次出现血尿。血尿的染色由浅红色至深褐色不等,常为暗红色,有患者将其描述为洗肉水样、茶水样。出血量与血尿持续时间的长短,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大小、范围和数目并不一定成正比。有时发生肉眼血尿时,肿瘤已经很大或已属晚期;有时很小的肿瘤却出现大量血尿。

有些患者是在健康体检时由B超检查时发现膀胱内有肿瘤。有10%的膀胱癌患者可首先出现膀胱刺激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而患者无明显的肉眼血尿。这多由于肿瘤坏死、溃疡、膀胱内肿瘤较大或数目较多或膀胱肿瘤弥漫浸润膀胱壁,使膀胱容量减少或并发感染所引起。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部的肿瘤可梗阻膀胱出口,而出现排尿困难的症状。

24、子宫癌

子宫癌实际上是指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rcinoma),又称宫体癌,发生在子宫内膜上皮,绝大多数为腺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癌症,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在妇女最常见的癌中排名第四位。多见于50~60岁的妇女,常在绝经后发生。近年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可以转移到身体的许多部位:从子宫向下扩散到子宫颈管,从输卵管向上扩散到卵巢;也可以浸润到子宫周围组织;或通过淋巴系统和血液循环转移到远离子宫的部位。

早婚、早育、多产、未育、不孕、月经初潮过早以及绝经期延迟及性生活紊乱的妇女有较高的患病率。目前也有认为包皮垢中的胆固醇经细菌作用后可转变为致癌物质,也是导致宫颈癌的重要诱因。

女性若有2个以上的男性伴侣,患子宫癌的几率更是有显著的增加。

绝大多数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其发病年龄在围绝经期,只有15%的女性在50岁之前以及只有5%的女性在40岁之前被诊断患有子宫内膜癌。

性病的感染,通常代表性生活较复杂,相对的罹患子宫癌的几率也会较高。

若有长期子宫颈的损伤、破皮、糜烂、发炎,都可能转变为早期的子宫癌细胞。

抽烟会增加罹患Ⅱ型子宫内膜癌的机会:一是抽烟会减少身体免疫力而使子宫癌细胞加速发展,二是抽烟本身产生一些物质有可能导致子宫癌细胞的发展。

无论是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在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长期作用下,均与Ⅰ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有关。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大量使用,在不同程度上扮演了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激动剂。尽管使用他莫昔芬降低了乳腺癌及其复发的风险,但是却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有些学者认为*体素会改变子宫颈上皮细胞的稳定性,而容易发生不正常的变化,有可能导致子宫癌细胞的发展。

极早期无明显症状,以后出现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疼痛等。

阴道流血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月经周期以及经间期出血以及绝经后阴道流血,量一般不多。尚未绝经者可表现为月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

阴道排液多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合并感染则有脓血性排液,恶臭。因阴道排液异常就诊者约占25%。

若癌肿累及宫腔,可引起宫腔积脓,出现下腹胀痛及痉挛样疼痛。晚期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可引起下腹及腰髓部疼痛。晚期可出现贫血、消瘦及恶病质等相应症状。

早期子宫内膜癌妇科检查可无异常发现。晚期可有子宫明显增大,合并宫腔积脓时可有明显触痛,宫颈管内偶有癌组织脱出,触之易出血。癌灶浸润周围组织时,子宫固定或在宫旁触及不规则结节状物。

25、皮肤癌

皮肤癌即皮肤恶性肿瘤,根据肿瘤细胞的来源不同而有不同的命名,包括表皮、皮肤附属器、皮肤软组织、周围神经、黑素细胞、皮肤淋巴网状组织和造血组织等。还有一部分是发生在其他组织转移到皮肤的转移性肿瘤。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其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日常曝晒与紫外线照射;②化学致癌物质,如沥青、焦油衍化物、苯并芘等长期刺激;③放射线、电离辐射;④慢性刺激与炎症,如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的瘘管、盘状红斑狼疮、射线皮炎等;⑤其他:如免疫抑制阶段,病*致癌物质等。

皮肤恶性肿瘤包括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特发性出血性肉瘤、汗腺癌、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等。皮肤癌有原发性癌和由其他部位转移至皮肤的继发性癌。原发性皮肤癌常见的有基底细胞癌、原位鳞癌(鲍温病)、鳞状细胞癌、湿疹样癌和恶性黑色素瘤。

皮肤恶性肿瘤有相对容易出血的特点,常见的是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

1.鳞状细胞癌

可由角化病、黏膜白斑及其他癌前疾病转化而来。生长较快,早期即形成溃疡。有的呈结节样、乳状或菜花状,向深部侵犯较小,基底可移动,有的呈蝶状,向深部浸润较明显,破坏性大,常累及骨骼。鳞状细胞癌合并感染有黏稠脓液,伴恶臭、疼痛。鳞状细胞癌的恶性度较高,较易转移,多见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2.基底细胞癌

起病时常无症状,初期多为基底较硬斑块状丘疹,有的呈疣状隆起,而后破溃为溃疡灶改变,不规则,边缘隆起,底部凹凸不平,生长缓慢,多单个发生,好发于面颊部、鼻梁及鼻两旁,该肿瘤常无自觉不适,基底细胞癌虽然是恶性的,但转移者极少,先发生边缘半透明结节隆起浅在溃疡,继之渐扩大,可侵袭周边组织及器官,成为侵袭性溃疡。根据其形态和病理变化,可将基底细胞癌分为4型,即结节溃疡型、色素型、硬瘢状或纤维化型和浅表型。

3.恶性黑色素瘤

是恶性度很高、转移很快的皮肤癌。中国人皮肤中的色素较多,对紫外线有较好的防护作用。同时比较注意防晒,因此恶性黑色素瘤在中国比较少见。由于黑色素瘤是黑颜色比较容易发现,所以如果在指甲、甲床、脚心、手心或身体其他部位发现黑色的斑,近期内明显扩大,并容易破溃,或半个指甲发黑,医院检查。

4.湿疹样癌

常发生在女性单侧乳房。症状与湿疹相似,呈红色或暗红色的皮肤改变,表面易有渗液或渗血,初发时多在单侧乳晕部,以后缓慢发展,有的乳头可以有溢液。易误诊为湿疹。中年女性、久治不愈的单侧性医院检查。

26、脾癌

脾脏细胞发生癌变,长出良性肿瘤,一般被称为脾脏肿瘤,俗称“脾癌”,是一种常见病,不威胁生命。这种病症一向容易并发脾肿大,或癌细胞扩散至肝、胃、肠等器官,引起癌症,通常这些病会引起人死亡,所以得了脾癌,医院治疗。将肿瘤割掉,避免发生胃癌等病症。

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放化疗、中药治疗、生物免疫治疗等。年,日本著名天然药物化学家北川勋首次从红参中分离出20(S)-人参皂苷-Rh2。现在已经证实人参皂苷Rh2具有诱导癌细胞凋亡、分化及调控细胞周期的抗癌活性,通过增强人体的自然免疫能力,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

脾脏属于免疫器官,脾脏原发性的肿瘤不多见,有血管瘤、淋巴管瘤、恶性淋巴瘤、血管内皮肉瘤等。继发性的,则多见,例如血液系统白血病,淋巴瘤等。

27、舌癌

舌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男性多于女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特别是在舌前2/3部位。腺癌比较少见,多位于舌根部;舌根部有时亦可发生淋巴上皮癌及未分化癌。

病因至今尚未完全认识,多数认为其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如热、慢性损伤、紫外线、X线及其他放射性物质都可成为致癌因素,例如舌及颊黏膜癌可发生于残根、锐利的牙尖、不良修复体等的长期、经常刺激的部位。另外,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遗传因素等都被发现与舌癌的发生有关。

28、软硬腭癌

1、软腭癌

软腭癌占原发腭部恶性肿瘤的13.5%。病理类型以腺性上皮多见,鳞状上皮次之,恶性黑色素瘤占第三位,肉瘤少见。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略。

早期仅感口咽不适,之后出现口臭、咽痛、吞咽痛,可放射至同侧面部和颈部,应用抗生素可暂时减轻症状。晚期可出现吞咽困难,声音改变,软腭固定、破坏、穿孔可导致食物反流至鼻腔;向上或向外侵犯鼻咽或咽旁间隙可致牙关紧闭、张口困难、中耳炎、颞部疼痛。

查体可见软腭舌面或悬雍垂有新生物,几乎所有的软腭鳞癌发生于软腭的口腔面,鼻咽面几乎不长肿瘤,甚至鼻咽部较大的肿瘤也较少侵犯软腭鼻咽面。早期肿瘤病变为红色,边界不明显。中晚期癌中心有溃疡,边缘隆起,或为外生性生长,尤其在悬雍垂周围者。软腭肿瘤首先向扁桃体弓和硬腭扩散。向外扩展穿过咽上缩肌侵犯翼内肌和颅底,偶尔在咽旁间隙内累及或压迫脑神经。晚期常侵犯鼻咽侧壁,引起软腭穿孔或溃破。

局限的病变可以手术切除,由于软腭癌多发的特性,局限性切除易有黏膜边缘复发,手术切除时应注意。放疗对早中期肿瘤治愈率较高,且对功能损害较小,不需要假体或组织重建。

2、硬腭癌

硬腭癌((carcinomaofthehardpalate)通常指硬腭黏膜腺上皮癌,多见于男性,男:女比率约3:2。50岁以上好发。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硬腭癌的发生与烟、酒有较密切关系,尤多见于嗜烟者。此外亦可见于咀嚼烟叶以及嗜食其他刺激品的患者。硬腭常因嗜酒或其他刺激出现不同程度的白色病损,包括烟草性口炎、白斑等,这些病损也是鳞癌发生的基础。

29、颌骨癌

颌骨癌,来源于牙源性上皮和面突融合的上皮残余及囊肿和造釉细胞瘤恶变。

临床表现为:

1.好发于下颌骨,特别是下颌磨牙区,于发病部位出现实质性肿块,生长迅速,扪诊无乒乓感,可有压痛。

2.可有牙痛、局部疼痛,侵犯下牙槽神经可出现下唇麻木。

3.侵犯牙槽突可出现牙松动、脱落、肿瘤自牙槽窝突出,侵及邻近咀嚼肌时可出现张口受限。

4.可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

手术是治疗颌骨癌的主要方法,一般应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为防止复发、远处转移,可于手术后配合放疗或化疗。

30、唇癌

唇癌(carcinomaofthelip)为发生于唇红缘黏膜的癌。按UICC的分类,唇内侧黏膜应属颊黏膜癌;唇部皮肤来源者应划入皮肤癌中;唇癌应仅限于可见唇红黏膜原发的癌。有鉴于此,唇癌已从口腔癌中独立出来;然而从广义讲,也有人主张将唇癌划归口腔癌中者。

唇癌主要为鳞癌,腺癌很少见。多发生于下唇,常发生于下唇中外1/3间的唇红缘部黏膜。早期为疱疹状结痂的肿块,或局部黏膜增厚,随后出现火山口状溃疡或菜花状肿块。唇癌生长较慢,一般无自觉症状,以后肿瘤向周围皮肤及黏膜扩散,同时向深部肌组织浸润;晚期可波及口腔前庭及颌骨。

下唇癌常向颏下及下颌下淋巴结转移;而上唇癌则向耳前、下颌下及颈淋巴结转移。上唇癌的转移较下唇早,并较多见。唇癌的转移一般较其他口腔癌为少见,且转移时间较迟。

早期病例无论采用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激光治疗或低温治疗,均有良好的疗效;但对晚期病例及有淋巴结转移者则应用外科治疗。临床无转移的唇癌也可行选择性一侧或双侧肩胛舌骨上颈淋巴清扫术,但如临床已证实转移,则需行颈淋巴清扫术。原发灶切除后,可用邻近组织瓣立即整复。

31、神经内分泌癌

神经内分泌癌,就是一种有内分泌功能的癌症,多发于胃、肠、胰腺。常分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类癌,不典型类癌,小细胞癌。类癌是最好的,一般切除就可以了,转移和复发率都低。小细胞癌恶性程度高,进展快。不典型类癌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癌症。

32、肾癌

肾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学术名词全称为肾细胞癌,又称肾腺癌,简称为肾癌。包括起源于泌尿小管不同部位的各种肾细胞癌亚型,但不包括来源于肾间质的肿瘤和肾盂肿瘤。

早在年德国的病理学家Grawitz根据显微镜下看癌细胞形态类似于肾上腺细胞,提出肾癌是残存于肾脏内的肾上腺组织起源学说,故我国改革开放前的书籍中将肾癌称为Grawitz瘤或肾上腺样瘤。直到年才由Oberling根据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提出肾癌起源于肾的近曲小管,才纠正了这个错误。

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占成人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世界范围内各国或各地区的发病率各不相同,总体上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患者比例约为2∶1,发病年龄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发年龄50~70岁。

肾癌的病因未明。已经明确的与肾癌发病相关因素有遗传、吸烟、肥胖、高血压及抗高血压治疗等有关。

33、眼癌

眼癌是一种可发生于眼的整个范围内的恶性肿瘤,发病诱因主要为遗传因素,临床症状可分为斑点形成期、乳头状增殖期和浸润性发育期。

世界各国报道的眼癌,一般指的是眼扁平上皮癌,发生这种病的历史较悠久。关于这种恶性肿瘤的病因,过去以刺激学说占主导地位,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展,现在病*学说占有力地位了。

发病诱因主要有:作为致癌素质的遗传要因,是眼睑的边缘部分缺乏色素;日光照射时间过长,尤以强烈的紫外线影响,营养不良。

这种肿瘤几乎可在眼的整个范围内进行增殖,易发部位在角膜及其边缘部,也可从结膜、瞬膜及眼睑边缘发生。按临床症状可分为斑点形成期、乳头状增殖期和浸润性发育期。

斑点形成期:这是发病初期的变化,病人的角膜、角膜轮呈不透明的稍硬的灰白色斑点,瞬膜上形成粉红色或淡*色的较软的斑点,这些斑点是一些局限性的小突起物,表面光滑或不规则。还有轻微的结膜充血、流泪、眼眵等症状。

乳头状增殖期:病牛的斑点状凸起物逐渐增大和变硬而呈丘状,有时发生较多突起,进而呈现棘状突起、轻度的乳头状以至蘑菇状等形态,最后变成乳头肿的形态。肿瘤再继续增殖表面变得凹凸不平,同时眼的症状恶化。

34、阴道癌

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很罕见,约占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1%。主要是鳞癌、腺癌,其他如肉瘤及恶性黑色素瘤更为罕见,因阴道的继发性癌较多见,在诊断原发性肿瘤前应考虑及排除继发性阴道癌的可能性。

阴道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阴道不规则出血,性交后出血及绝经后出血;白带增多,甚至阴道有水样、血性分泌物伴有恶臭;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腰、腹痛,大小便障碍(包括尿频、尿血、尿痛及便血、便秘等);严重者可形成膀胱阴道瘘或直肠阴道瘘;晚期患者则可能出现肾功能障碍、贫血,如肺转移可出现咯血等。阴道局部病灶以乳头状或菜花型最多见,其次为溃疡状或浸润型。性交困难则是是阴道肿瘤晚期的一个典型症状。

阴道癌最常发生于阴道后壁上1/3处。多数患者主诉绝经后少量不规则出血,恶臭分泌物和疼痛。直肠阴道三合诊检查可帮助了解有无黏膜下、阴道旁侵犯或直肠受累。

原发阴道癌早期患者可选择手术。阴道原位癌可行局部切除,部分阴道或全阴道切除,同时行阴道成形术。阴道上段肿瘤浸润不深的早期患者,可行广泛子宫切除及部分阴道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阴道切缘应在癌缘下2~3厘米。阴道下段早期病变,可行阴道及外阴切除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阴道中段肿瘤,应根据病灶范围及淋巴结转移部位除行全子宫全阴道切除术外,选择做腹股沟淋巴结或盆腔淋巴结切除。对病变较广浸润深的病变,需行全阴道包括直肠或膀胱切除(脏器去除术),但手术复杂,并发症较高。

阴道癌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建议女性定期做妇科检查,早发现早治疗,现有资料显示阴道癌的发病原因有:

1、年轻阴道癌患者:多与HPV病*的持续性感染有直接联系;

2、老年阴道癌患者:多与激素、损伤对阴道黏膜的持续性刺激有关;

3、特殊病理类型患者:年轻患者出现的透明细胞癌多与其母亲在妊娠期间服用的雌激素有关。

35、外阴癌

外阴癌是外阴的恶性肿瘤,并不太少见,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5%。其中以原发性鳞状上皮癌为主,继发性恶性肿瘤少见。最常发生在大阴唇,其次是小阴唇、阴道前庭及阴蒂等处。首先出现局部结节或肿块,并逐渐增大、坏死、破溃及感染,分泌物增多,伴有瘙痒疼痛感。肿物可呈乳头状或菜花样,并可迅速扩大,累及肛门、直肠和膀胱等。

外阴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人乳头状瘤病*(HPV)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但HPV阴性的外阴癌与外阴白斑、外阴萎缩、外阴尖锐湿疣及其他性传播疾病如梅*、淋巴肉芽肿等有一定联系。

主要症状是外阴结节,常伴有疼痛及瘙痒。多数患者先有长期外阴瘙痒,多年后局部出现丘疹、外阴结节或小溃疡,经久不愈,有些患者伴有外阴白斑。当肿瘤邻近或侵犯尿道时,可出现尿频、尿痛、排尿烧灼感和排尿困难。晚期者表现为溃疡或不规则的乳头状或菜花样肿块,病变部位常有脓血性分泌物。病灶还可扩大累及肛门、直肠和膀胱,一侧或双侧腹股沟可摸到质硬且固定不活动的肿大淋巴结。

36、血管癌

海绵状血管癌是在出生时即出现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称为静脉畸形。血管损害一般发展较慢,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显。大多数静脉畸形呈海绵状,故名。病变除位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外,还可发生在粘膜下,肌肉甚至骨骼。海绵状血管癌如因外伤或继发感染破溃时,有招致严重失血的危险,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骨骼特别是下颌骨内海绵状血管癌切除术中严重出血甚或致命的报道。

成人海绵状血管癌的诊断较为明确,可在婴幼儿期到青少年期发现,多数表现为较稳定而缓慢的发展过程。关于海绵状血管癌的本质仍然存有争议,近年来的研究日益倾向于其性质为先天性的血管畸形,因此,畸形的血管结构与异常的血流动力学可以解释包括浸润骨骼在内的许多现象。但这一结论与许多传统观察不一致,因此尚未在不同学科间达成共识。相比较而言,婴幼儿的海绵状血管癌较为复杂,有些在出生后短期内迅速生长,并对激素治疗有效,还有自然消退的病例;有些则在出生后即发现,并较稳定地持续到成年,即使早期进行激素治疗也无效。

海绵状血管癌可发生在人体任何部位,包括内脏,兼有扩张性及浸润性生长的特点,既能毁容又可造成器官的功能障碍,治疗上不能等待,应尽早采用各种方法积极进行治疗。

37、阴茎癌

阴茎癌是起源于阴茎头、冠状沟和包皮内板黏膜以及阴茎皮肤的恶性肿瘤。是阴茎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阴茎肿瘤的90%以上。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阴茎鳞状细胞癌,约占阴茎癌的95%。因此,阴茎癌几乎成为阴茎鳞状细胞癌的代名词,致使大家忽视了其他类型阴茎癌的存在。

按年WHO阴茎恶性上皮性恶性肿瘤组织学分类中将阴茎癌病理类型分为阴茎鳞状细胞癌、Merkel细胞癌、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皮脂腺癌、透明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而将阴茎Bowen病和阴茎Paget病归于癌前病变,其实,这2种病也都属于特殊类型的阴茎癌。20世纪50年代以前,阴茎癌曾是我国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民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阴茎癌的发病率迅速下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下降更加明显,阴茎癌已经成为罕见肿瘤了。

阴茎癌的确切病因至今仍不清楚,大家公认的是与包茎和包皮过长关系密切,包皮垢以及慢性炎症刺激是阴茎癌的重要原因。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婴幼儿期行包皮环切术可以预防阴茎癌的发生,而儿童期或成年以后再行包皮环切术并不能降低阴茎癌的发病率。

因此,患有包茎的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而对于包皮过长的人来说保持包皮局部的清洁最为重要,也可以降低阴茎癌的发病率。现在临床上所见阴茎癌患者中绝大多数都有包茎。此外,阴茎癌相关病因还包括患有阴茎硬化性苔藓、疣、湿疣、人乳头状瘤病*感染以及包皮环切不彻底,因此,有上述疾患的患者也应尽早治疗。

手术切除病变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根据病变的部位、大小和分期决定选择包皮环切术、阴茎部分切除术和阴茎全切除加尿道阴部造口术。阴茎部分切除术切除范围应距肿瘤边缘至少2cm以上正常组织。因常伴有感染,手术前最好先抗炎治疗一周,包括病灶局部的抗炎处理。对于腹股沟无淋巴结肿大的患者,目前不主张常规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如活检证实腹股沟淋巴结有转移者可行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或清扫术。术后可考虑联合放疗。

对于晚期阴茎癌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应考虑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平阳霉素、5-氟尿嘧啶、环磷酰胺等。化疗亦可配合手术和放疗。多数阴茎癌恶性程度低,积极治疗预后良好。早期阴茎癌患者手术后治愈率可达70%~80%,伴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仅有20%~30%。如不治疗一般在2年内死亡,无5年生存率。

本文由厨影美食编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更多精彩内容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世界的癌症都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