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某,女,39岁。年11月16日初诊。
主诉:反复左侧牙龈肿痛月余。
病史:患者因作息时间不规律,长期熬夜,加之饮食不节,于1月余前出现左侧牙龈肿痛,医院诊为牙龈炎,予头孢克洛分散片、甲硝唑片对症处理,效果欠佳反复发作而来求诊。症见:左侧牙龈肿痛,口干、口臭,咽喉不利,痒痛不适,双足冷,纳寐尚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沉。
处方:小柴胡汤合交泰丸加减。
柴胡12g*芩12g姜半夏12g
太子参20g*连6g肉桂粉3g(冲服)
细辛6g土茯苓20g生地15g
牡蛎30g(先煎)谷麦芽各12g
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
二诊(年11月23日):服上药7剂后,牙龈肿痛较前明显减轻,余症亦减,仍有口干,舌淡红,苔薄白,脉沉。予上方加鲜石斛9g、金银花15g。续服7剂后,诸证皆除,病已痊愈。嘱其调整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少食辛辣,避免熬夜,以防复发。
按语:牙龈炎可属于中医“牙宣”“牙衄”的范畴。齿为骨之余,《灵枢·经脉篇》记载:“足少阴气绝则骨枯……骨不濡则肉不能著,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肉软却故齿长而垢……”足阳明胃经经脉络于龈中,《外科全书》言:“牙宣,谓脾胃中热涌而宣露也,亦名龈宣。”本案患者乃长期熬夜,耗伤阳气,下元不固,虚阳上浮,加之平素过食辛辣厚味之品,浊气壅胃,久之蕴而化火,循经上炎,熏灼络脉,发为牙宣。火邪冲于齿龈之间,气血阻滞,不通则痛,引起牙龈红肿疼痛不适;胃热炽盛,浊气上冲,故口气臭秽;足少阴肾经,循喉咙,命门火不足,不能鼓舞肾水上交于心,心火上亢,津液无以上承,津液不得濡润口咽,故见咽痛、口干;肾阳不足,温煦失职,则见双足冷。
故当治以泻火解*,清上温下,方拟小柴胡汤合交泰丸加减。《雷公炮制药性解》载:“柴胡味苦,性微寒,无*,入肝、胆、心胞络、三焦、胃、大肠六经,主伤寒心中烦热,痰实肠胃中,结气积聚,寒热邪气,两胁下痛,疏通肝木,推陈致新。”配伍苦寒之*芩、*连可清热泻火;半夏和胃降逆;太子参甘平可补气生津;细辛气温味辛,外可散太阳之寒邪,内可温化少阴之寒,而可通达表里、温散寒凝;肉桂辛热入肾,补下元以扶不足之肾阳,肾阳得扶则肾水上承有力,配伍苦寒之*连,清心泻火以制偏亢之阳,则心肾交于顷刻,取交泰丸之意;《玉楸药解》言:“土茯苓味甘,气平,入足少阴肾经,利水泻湿,燥土健中,壮筋骨而伸拘挛,利关节而消壅肿,最养脾胃,甚止泄利。”亦有临床医家运用土茯苓为主药治疗牙龈肿痛取得良好疗效;生地味甘苦,性寒无*,入心、肝、脾、肺四经,可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李中梓云其可凉心火之烦热,泻脾土之湿热,止肺经之衄热,除肝木之血热;牡蛎味咸,微寒,性涩,入手少阴心、足少阴肾经,亦可壮水清火;谷麦芽健脾消食和胃,健运脾机。
二诊药后患者诸症皆缓,效不更方,守方加减,因口仍干,故加鲜石斛养胃生津;金银花清热解*。药后诸症悉除,病得痊愈,疗效满意。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