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洁生治疗齿龈病经验
作者/李龙骧
一、辨证注重经络,善用引经药
李师认为,齿龈病缠绵反复,临证如能注重经络,善用引经诸药,有助于提高疗效。早在《内经》中即有“夫齿者,肾之标,骨之余也”、“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足阳明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的论述。
其后,《医贯》有“齿者,骨之余,髓之所养,故齿属肾,上下牙龈属阳明。凡动摇豁脱,……如欲脱之状者,皆属肾病。其虫疳龈肿,溃烂秽臭而不动者,皆属阳明,或兼诸经错杂之邪”的进一步说明。
可见齿龈病的发生与肾、脾胃、大肠等脏腑有密切关系,脏腑虚实是发病的关键;诊察齿龈局部病变、疼痛性质,根据其经脉络属来剖析病变归属脏腑,不仅可直窥脏腑之虚实寒热,又能为临证用药提供依据。
明辨经络之后,李师善用引经之药。如上齿龈为病,多责之胃,喜用升麻、白芷;病发于下齿龈者,多肠道积热实滞,惯用槟榔、大*;若齿松不坚多习用骨碎补,或以淡盐水煎药等。李师强调引经药的应用须以辨证为前提,用量宜少宜轻,取其质轻易走,引动诸药归于病所为目的,且不可滥用。
二、审因论治,注重调理胃肾功能
李师认为,本病病机不外乎内外两端、虚实寒热四个方面。
因于外者,多风热火*内攻,根据“火郁发之”之理,采用白芷、川芎、薄荷、蔓荆子、荆芥、防风等升发宣散之药,配以清火解*之*芩、*连、金银花、板蓝根等,使其表邪里热内外两解。
因于内者,由于“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李师强调胃肾发病的重要性。胃与肠连,上通口齿,若湿郁化热,湿与热合,或肠腑积热食滞,而致病邪薰蒸于上,多能引发齿龈为病,这些无不与脾胃纳运失常有关。
调理脾胃,使湿无所生,热无所依,李师常选加生白术、扁豆、白蔻仁、神曲等药,若伴腹胀纳呆、口臭等脾胃见症者,更是必用之品。
至于脾胃不足,后天乏源,气血不充,无以上养齿龈而表现龈齿疼痛,遇劳而发,局部皮色不变者,常选用补中益气汤加肉桂少许,以鼓动气血,上煦齿龈。
肾脏精气的盛衰,是本病发生关键,肾衰则齿豁,精盛则齿坚。此外,乙癸同源,精血互生,肝体不足,肝阳易旺,临床上常表现为肝肾不足或肾阴亏虚。
肝肾不足者,宜滋水涵木,选六味地*丸加龟板、菊花、女贞子、何首乌、怀牛膝等;肾阴不足者,宜壮水制火,李师喜用大补阴丸加代赭石等。
三、药用沉潜,重用牛膝、代赭石
牛膝苦平降泄,走而能补。如《得配本草》谓其“入足厥阴少阴经血分,益肝肾之精气……又能引火下行,并疗喉痹齿痛”。代赭石味苦性寒质重,苦能清热,以寒泻火,质重镇降。
元代罗谦甫曰:“以代赭石之重,使之敛浮镇逆。”
李师认为,齿龈为病,因火热为患者最为常见,且火性炎上,无论实热虚火,皆能逼动血行上充齿龈,取两药质重沉降之性引血下行,既能降气分之余热,又能引虚火而归元。
李师结合多年经验,在用法上颇为讲究,如代赭石入水宜先煎,研末冲服收效更佳。张锡纯谓:“即服其稍粗之末亦与肠胃无损,且生服则养气纯全,大能养血。”其用量结合病情轻重、体质弱强斟酌使用,一般成人一次用量应掌握在30~60克之间。
四、病案举例
王某,女,29岁。年9月21日初诊。牙痛病史2年,每因情志不遂或食辛辣之物后发作,近半月牙痛复发。
刻诊:牙痛以左上侧前磨牙为重,牙龈红肿兼有溃破,伴腰酸耳鸣、口干口臭、便干,月经先期而至。舌质边尖红,苔薄*,脉细弦而数。
证属胃肠积热,阴虚火旺,上蒸齿龈。治宜清热荡积,潜镇降火。
处方:代赭石末(冲服)40克,怀牛膝40克,白头翁9克,生大*6克,神曲12克,香附10克,枳壳10克,生石膏20克,生地20克,麦门冬12克,知母9克。服药8剂,齿痛消失,龈肿溃破基本愈合。续服5剂,诸恙悉平。随访年余,未见复发。
本案系由肝肾不足,阴亏火旺,兼胃肠实热积滞,循经上犯而成,故治疗以玉女煎为主方,清胃热,滋肾阴。
重用怀牛膝、代赭石,引其浮越之火下行;白头翁气质轻清,为升散肠胃郁火之良药;大*、神曲荡肠消积而下行,与白头翁相配,升降结合,使胃肠以通为顺;香附、枳壳既能宽肠下气,又能理顺肝气,所谓降气即降火是也。
诸药合用,则阴虚得补,火热得降,积热除,胃肠通,每可奏效。
本文摘自《上海中医药杂志》年第10期,作者/李龙骧
健牙固齿粉治疗牙病
作者/王叶茗
我院牙科以自拟健牙固齿粉代牙膏使用治疗牙病,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
骨碎补、蒺藜、白芷、煅青盐、生石膏各50克,海螵蛸、煅龙骨、鹿角霜、枯矾各30克,细辛、荜拨、丁香、高良姜、马勃、川芎、厚朴、*柏各20克,苏藿香、薄荷各15克,冰片5克。
配制方法
将上药碾碎研末,过目筛,瓶装备用。
用法
晨起、睡前,将牙刷打湿,沾上药粉代牙膏使用。
功用
消炎定痛,止血固齿,洁牙除口臭。可用于牙周炎、牙龈炎、龋齿、牙髓炎、牙本质过敏等牙病。
本药粉经本院牙科临床运用,观察治疗8例,说明具有消炎定痛、止血健齿的作用,值得推广运用。
本文摘自《湖南中医杂志》,年第3期,作者/王叶茗
秘方
摘自《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药物:生大*、熟大*、生石膏、熟石膏、骨碎补、银杜仲、青盐、食盐各50克,明矾、枯矾、当归各25克。
上药共为细末,晨起以此粉擦牙根,然后用冷水漱吐。长此擦用,年老齿坚不摇。
宫廷护齿方
作者/张存悌,刘洋
五香丸肉豆蔻,丁香,藿香,零陵香,青木香,白芷,桂心各30克,香附,甘松、当归各15克,槟榔2枚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粒大,常含,咽汁日3次夜1次。
功用:下气,去臭,治口臭、身臭。5日口香,10日体香,14日衣被香,21日下风人闻香,28日洗手水落地香,35日把他人手亦香。
评注:此为唐代宫廷后妃常用方。本方多用芳香之品,其中肉豆蔻温中行气,《名医别录》谓其能“去口臭气”;丁香温中降逆,健胃止牙痛;青木香行气解*,于痛处咬之能治牙痛;藿香理气和中,辟秽祛湿,以之煎汤含漱,可香口去臭;零陵香祛风辟秽,去臭恶气;白芷、香附、甘松均为芳香之品,可香口去臭;当归和血行血;桂心补元阳,鼓舞气血。诸药合用可治疗多种口腔疾病。
玉池散地骨皮,白芷,升麻,防风,细辛,川芎,槐花,当归,藁本,甘草各12克
用法:上为粗散,每用9克,水煎,入生姜3片,黑豆30粒,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漱冷吐。
功用:治牙痛或动摇不牢。
评注:方出《御药院方》。方中防风、细辛、白芷、升麻、藁本均为祛风止痛之品,现代研究证实,防风、细辛、藁本均有解热镇痛作用,其中细辛尚有局部麻醉作用。升麻则有镇静作用,与镇痛剂合用,可起到协同作用。同时上5味药均有抑制细菌和皮肤真菌之功。
川芎祛风活血止痛,据药理研究,本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还有抑菌之功。当归补血和血,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镇静作用。上述药物多为芳香之品,方中用之尚可起到化浊辟秽作用。
槐花性凉味苦,临床上主要作为清热解*、凉血止血药使用。据研究,槐花主要有效成分芸香甙能使毛细血管保持正常弹性,减少通透性,防止因脆性增加而引起的出血。此外,本品还有抗菌消炎作用。地骨皮功能清热凉血,“治上膈吐血,煎汤漱口,令齿白,治骨槽风”(《日用本草》)
黑豆,据《食疗本草》记载:“和饭捣涂治一切*肿”。生姜可温中和胃,芳香化浊,《神农本草经》说它“久服去臭气。”
本方袪风止痛,解*消肿,化浊辟秽,确有抑菌消炎、止血止痛之功,适于牙齿宣露、齿根动摇及出血等症。既可内服,又可含漱,内外兼治是本方一大特点。
甘露饮子熟地*,生地*,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芩,枇杷叶(去毛),石斛,枳壳(麸炒,去穰),山茵陈,甘草(炙)各等份
用法:上捣筛为粗末,每用15克,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若齿龈宣露肿闷,煎药漱之,冷热皆可,极效。
功用:治男子妇人胃中客热,口气,齿龈肿闷宣露,心中久热,不欲食,喜眠睡及咽喉中有疮,并皆治之。
评注:方出《御药院方》,用治胃热伤阴引起之龈肿咽疮诸症。方中生熟地、石斛、天麦冬滋阴益胃;*芩、枇杷叶清胃泻火,此两组药物用治病本。茵陈清热利湿消肿,可使热从湿解。枳壳芳香行气,善治口臭,此为治标之品。全方标本兼冶,治本重于治标,为治齿龈肿疮良方。
胡盐方菊花30克,石斛30克,石膏30克,山楂30克,知母15克,*柏15克,青盐9克,石菖蒲15克
用法:共煎浓汁,炒食盐克,以干为度。
功用:专治牙龈浮肿或流血,亦能固齿。
评注:方出《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当系外用搽牙之方。方中菊花、石菖蒲疏散风寒,利湿消肿;石膏、知母、*柏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石斛清热养胃,可以固齿;山楂活血消肿而止痛;石膏、青盐质软而细腻,在方中又可作为磨蚀剂洁牙除垢。
*连赴宴散*连,*芩,*柏,栀子各3克,细辛,干姜各1克
用法:共为细末,用米泔水漱口后,搽药于患处。
功用:此药专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齿肿痛等症。
评注:方出《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是一首著名的治疗舌咽牙龈肿痛良方。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齿肿痛等症多由肺胃热盛所致,故选用*芩、*连、*柏、栀子以清泄三焦之热,此为釜底抽薪治本之道。细辛祛风消肿止痛;干姜之温热可以反佐诸凉药药性,同时亦有治咽痛之功。本方寒温并用,配伍巧妙,实为良方。
固齿秘方生大*30克,熟大*30克,生石膏30克,熟石膏30克,骨碎补30克,杜仲30克,青盐30克,食盐30克,明矾15克,枯矾15克,当归15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早起先以此散搽牙根,然后净面,净毕用冷水漱吐。
功用:能令牙齿坚固,洁净莹白。
评注:方出《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为西太后常用固齿秘方。方中生、熟大*与生、熟石膏清热泻火,可去胃中之热,即除去牙病之因。骨碎补、杜仲益肾填精,按照“肾主骨,齿为骨之余”理论,二药补肾治本以固齿。青盐、食盐杀虫防腐,保持口腔清洁。明矾、枯矾可以收敛止血,抗菌消炎。妙在当归一味可以活血止痛。方中石膏为优良磨蚀剂,可以洁牙除垢,牙齿洁白。据向太后献方者称,“自先曾祖以来,均搽此散,年届古稀,终龄不屈一齿,且无疼痛之患,亲友中得此方者,亦如之”。
齿败口臭方川芎
用法:水煮汁,含之。
功用:去臭。主治口臭。
评注:此亦唐代宫廷单方。川芎气味芳香浓厚,富含挥发油,故可辟秽除臭,保持口腔香气。本品善治齿病,《本草图经》称“单用川芎含嘴,以主口齿疾。”南北朝医家陶弘景称曰:“齿根出血者,含之多瘥。”说明川芎在牙病中善于止痛止血的功效。
仙方刷牙药青盐75克,诃子20个,芝麻碎克,夏蚕砂21克,旱莲草45克,皂角60克(不蚛者,去皮)
用法:上同为未,醋浆水和丸,如球子大,晒干,用新瓦藏瓶内盛药,用盐泥固,候干留一小眼儿出烟,置一净砖上,用木炭火烧烟淡,药熟之后即出,旋研。如常刷之,如已白色,百日黑,未白者,半月见效,惟频刷允妙。
功用:乌髭鬓,牢牙齿,延年迟老。
评注:方出《御药院方》。青盐消炎洁齿,并能“坚骨固齿,明目乌须”(《本草备要》)。诃子酸涩,富含鞣质,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保持口腔不使细菌孽生。芝麻与旱莲草填精益髄,按“发为血之余,齿为肾之余”观点,此二药可治本而乌发固齿。蚕砂活血通络而善止痛,治牙痛之标。皂角除垢去污,为重要的“清洁剂”。本方虽系外用,却能标本兼顾,颇具匠心。(注:蚛,虫咬之意)
白牙药珍珠散珍珠4.5克,白檀香9克,石膏60克,乌贼骨15克,白石英15克,海浮石15克,朱砂,白芷,川芎,升麻各7.5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用少许,以指蘸药搽牙,合口食久吐津,后用温水漱口。
功用:洁齿袪垢,治齿龈宣露,牙*黑不白。
评注:方出《御药院方》。方中珍珠、白石英、海浮石、乌贼骨、石膏、朱砂均属于磨蚀剂,其中珍珠、白石英、乌贼骨、海浮石坚硬而磨蚀力强;石膏、朱砂质软而磨蚀力小,这两类磨蚀力一硬一软,一强一弱,配合使用,可保护一定的磨蚀力而不易损伤牙齿。
方中白檀香与白芷、川芎均为芳香之品,功能辟秽化浊,消缓其他药物的不良气味。升麻与白芷、川芎伍用可起祛风止痛作用。
本方功能去污除垢,芳香化浊,祛风止痛,止血脱敏,尚能防治口腔及牙齿疾患引起的疼痛及出血等。
保牙散软石膏30克,川乌9克,草乌9克,花椒9克
用法:以上俱生用,共为末。搽牙,漱口,吐之。
功用:保牙止痛。主治齿痛。
评注:此为明代宫廷用方。主药石膏清热泻火,为治胃火牙痛要药,同时本品质地细腻,在方中还起磨蚀剂作用,去除牙垢以洁齿。川乌、草乌、花椒祛风通络,杀虫镇痛,是重要的,止痛药物。此三味药辛热,与石膏之大寒互相监制,配伍颇具匠心。
宋度宗舌肿满口方蒲*,干姜各等份
用法:上为末,干搽。
功用:主治舌肿。
评注:《芝隐方》记载:“宋度宗一夜忽舌肿满口,用蒲*、干姜末等份,干搽即愈。”《普济本事方》亦载:“有士人妻忽胀满口,不能出声,以蒲*频搽,比晓乃愈。”《本草纲目》云:“盖舌乃心之外候,而手厥阴相火,仍心之臣使,得干姜则阴阳能相济也。”蒲*凉血止血,活血消瘀,外治重舌、口疮。《太平圣惠方》以蒲*0.38克,露蜂房0.38克(微炙),白鱼3克研末,用少许酒调,敷重舌及口中疮上,常用治小儿重舌、口中生疮及涎出;干姜温中逐寒,回阳通脉,《唐本草》谓其能“治风,下气,止血",《主治秘要》云其可“通心气”,,二药相得益彰,共治舌肿。
摘自《宫廷美容·养生秘方》,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存悌,刘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