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痛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口腔黏膜白斑
TUhjnbcbe - 2021/7/17 20:23:00

口腔黏膜白斑简称口腔白斑,是发生在口腔黏膜的白色斑块,属于癌前病变(即有癌变的可能)。口腔黏膜白斑(Oralleukoplakia)是最普通和最重要的口腔角化异常,为特发性、持续性白斑,需与组织病理学结合诊断。据估计其恶变率约为2%。白斑发生的部位和恶变程度有关。口底和舌腹部白斑恶变可能性大于其他部位白斑。临床宜采用局部与全身的综合治疗方法,癌变者应及早手术切除。

病因

白斑确切病因目前还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维生素A缺乏。

(2)吸烟。

(3)慢性刺激如残根、残冠、不合适假牙的长期刺激、嗜酒、长期吃过烫食物等。白斑好发于颊、唇、舌,其次为腭、牙龈及口底。常表现为外形不规则,大小不一,呈灰白或乳白色,稍高出黏膜面的斑块。有的表面有针刺状或融合成绒毛状,也可呈不规则散在分布的颗粒状,高出黏膜。大多数人早期无不适感觉,如发生糜烂或溃疡,则可出现疼痛。医学上分为均质状、疣状、颗粒状及溃疡性四型白斑。白斑恶变的信号为:突然快速增大增厚、周围充血红肿、出血、疼痛,基底形成硬结或形成弹坑状(火山口状)溃疡等。

发病机制

近年研究认为:口腔黏膜白斑与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关,应提起这些损害为慢性增生性念珠菌病或念珠菌性黏膜白斑。过度角化是念珠菌感染的先决条件,口角是念珠菌性黏膜白斑的好发部位。英国的1项研究显示:在被调查的念珠菌性黏膜白斑患者中,全部吸烟并日夜带义齿。约半数念珠菌性黏膜白斑有结节样改变。这可能是高达45%的表皮皮损发育不良的原因。用抗生素治疗念珠菌性黏膜白斑,疗程平均长约45天,损害的结节性和部分显著性损害消失。

全身因素包括糖尿病、内分泌紊乱和维生素缺乏等。人们推测白斑是机体对慢性刺激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引起黏膜角质层增厚并致密,从而保护黏膜下的组织免于慢性刺激的损伤。

临床表现/口腔黏膜白斑编辑

口腔黏膜白斑图册

口腔黏膜白斑常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斑块状: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均质型较硬的斑块,平或稍高出粘膜表面,不粗糙或略感粗糙,柔软,可无症状或轻度不适感。
  

2.颗粒状:口角区粘膜多见,在充血的粘膜上白色损害呈颗粒状突起,表面不平,可有小片状或点状糜烂,刺激痛,本型白斑多数可查到白色念珠菌感染。
  

3.皱纹纸状:多发生于口底及舌腹,表面粗糙,边界清楚,周围粘膜正常,白斑呈灰白色或垩白色,患者除粗糙不适感外,初起无自觉症状,亦可有刺激痛等症状。
  

4.疣状:损害呈乳白色,厚而高起,表面呈刺状或绒毛状突起,粗糙,质稍硬,多发生于牙槽嵴、唇、上腭、口底等部位。
  

5.溃疡状:在增厚的白色斑块上,有糜烂或溃疡,可有或无局部刺激因素,可有反复发作史,疼痛。口腔粘膜白斑的好发部位为颊,唇次之,舌、口角区、前庭沟、腭、牙龈也有发生,双颊白斑最多见,往往位于咬合线处,宽约1cm左右,有的延及口角。在口角1cm处为唇联合区,该区白斑应警惕恶变,特别是伴有白色念珠菌感染者。

癌前征兆/口腔黏膜白斑编辑

被称之为癌前病变的“口腔黏膜白斑”,在起病初期并无异常感觉,一般无自觉症状。白斑可发生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但以颊黏膜的口角处、舌尖和舌缘等三部位最为多见。随着病情的发展,在黏膜上凸起白色斑块,似云雾状,境界清楚,表面粗糙,有时发生溃疡糜烂。如果白斑柔软光滑,手指触感不明显,尚无大的妨碍,即无癌变的可能。如果颜色变白,表面变粗糙,一旦出现皲裂溃疡等现象时,则提示有癌变的可能,一般50~70岁的中老年人的口腔黏膜白斑最易癌变。

诊断/口腔黏膜白斑编辑

口腔黏膜白斑图册

长期不愈的黏膜白斑病应做活检以排除癌变,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主要依据。

中医病机及辨证:口腔黏膜有局限性白色角化斑块,表面粗糙不易剥离,舌质稍红、苔薄白、脉弦缓。辨证属于胃肺蕴热,复感*邪,郁结所致。

1.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黏膜白斑好发部位依次为:颊黏膜、口角黏膜、无齿牙槽、舌、唇黏膜、硬腭、舌下区和齿龈。颊黏膜和口角黏膜皮损常呈对称性发生,口角黏膜白斑常伴发念珠菌感染,该部位单纯性黏膜白斑少见,常可覆盖痂皮。当其发生在口腔鳞癌的高危部位(口底、舌腹外侧、软腭)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2.黏膜白斑的范围大小不一,表现呈多形性,单发或多发。损害早期为淡红色,以后皮损可是小片界限清晰的蜡滴样斑,也可以有广泛的皮损,色白;皮损可有绒毛样或乳头样膜,皮损也可有不规则增厚和结节;有时表现呈网状,与下面粘连很紧,强行剥去则引起出血,境界清楚,质较硬,不易推动,大增厚。反复外伤可引发溃疡。

3.通常无症状,但部分患者主诉有烧灼感或刺激感。

4.尽管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无必然联系,但在萎缩基础上的白色、点状、肥厚性结节是皮损上皮发育不良的特点,表明高度恶性化趋势。如果消除外源刺激,许多黏膜白斑可康复。一些长期皮损可能不消退,晚期白斑增厚,可产生浅裂口和小溃疡。通常无自觉症状,或有针刺激感或轻度疼痛。近期研究表明:有4%~6%黏膜白斑转变为恶性肿瘤。

鉴别诊断/口腔黏膜白斑编辑

口腔黏膜白斑图册

本症应与扁平苔藓、白色海绵状痣、先天性角化不良症、先天性厚甲症等相鉴别。

1.口腔扁平苔藓白斑多见于上下唇及颊部齿咬合部,常呈网状或花纹状排列,周围可有散在性的紫红色多角形丘疹,而黏膜白斑病则缺如,此外,身体处常见有扁平苔藓皮损。组织学上上皮细胞无不典型增生,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上部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致密带状浸润。

2.黏膜白色海绵痣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较罕见。好发于婴儿,少数发生于青春期,至青春期达于极点。病变累及整个口腔黏膜,白色或灰白色损害,呈海绵状。如发生于40岁以下的患者,病变仅局限于部分口腔黏膜。

3.梅*性黏膜白斑色乳白,周围有暗红色浸润,白斑表面浆液涂片可查见梅*螺旋体。身体他处可有其他梅*症状,梅*血清反应阳性。

4.白色念珠菌病多发生于儿童。白膜周围有炎症,取白膜涂片镜检可发现假菌丝及孢子。

长期不愈的黏膜白斑病应做活检以排除癌变,组织病理学检查是主要依据。

中医病机及辨证:口腔黏膜有局限性白色角化斑块,表面粗糙不易剥离,舌质稍红、苔薄白、脉弦缓。辨证属于胃肺蕴热,复感*邪,郁结所致。

预防/口腔黏膜白斑编辑

预防白斑恶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去除口腔内一切可能的刺激物,如残根、残冠、不合适的假牙等。

(2)局部可用维生素药膜。

(3)戒除烟、酒,少吃过烫及刺激性大的食物。

(4)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维生素A及维甲酸。

(5)定期到口腔科检查,有恶变倾向者立即手术切除。

治疗/口腔黏膜白斑编辑

在确认已经纠正吸烟等有害习惯后而损害尚未消失者,可考虑选用药物治疗,并进一步寻找致病因素。

口服维生素A,每日5万U,或维甲酸35~50mg/d,初服时可能发生头痛、头晕,可酌减剂量,通常在几天后即可适应。从第2~3周起,逐渐增加至每日30~60mg,3次分服,疗程约1~2个月。常见的副反应有口唇干燥、脱发等。冠心病、肝肾功能异常与高血脂者忌用。

0.2%维甲酸溶液适用于局部涂布,但不适用于伴有充血、糜烂的损害。涂布时先拭干唾液,以最细毛笔蘸少量溶液沿白色区域涂布,慎勿涂在唇红粘膜。软膏制剂因不能粘附于润滑的口腔内侧粘膜故不适用。新型制剂isotretinoin与arotinoid的作用基本上与维生素A酸相同,主要优点是剂量小(每日每公斤0.5mg)、*性低、副反应少(唇红干燥、脱发),但有致畸作用。

可长期使用鱼肝油涂擦白斑,每天2~3次,1~2个月为一个疗程,但不能用力过重。也可内服鱼肝油,或用维生素A5万U。在保守治疗期间应密切随访。

经久不愈,治疗后不消退者,白斑区发现皲裂、溃疡或基底变硬、表面增厚显著时,或已证明具有癌前改变的损害,应及早予以手术切除。[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口腔黏膜白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