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痛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医外科学湿疮接触性皮炎药毒
TUhjnbcbe - 2021/9/13 20:54:00
北京去哪治疗白癜风好 http://m.39.net/news/a_5187347.html

1、疳疮自然消退的时间

A、3-8周

B、2-5周

C、8-10周

D、1-2周

E、半年以上

2、梅*的杨梅疮在感染后出现的时间是

A、1周左右

B、3周左右

C、5周左右

D、8周左右

E、10周左右

3、患者,男,25岁。患梅*疳疮。外治应选用

A、青黛散

B、青吹口散

C、鹅*散

D、生肌散

E、桃花散

4、下列各项中,有特殊鼠尿味的是

A、白秃疮病

B、脚湿气

C、肥疮

D、体癣

E、花斑癣

5、药*重复用药时间

A、6小时

B、12小时

C、18小时

D、24小时

E、48小时

答案与解析

1、A

答案解析:一期梅*,疳疮不经治疗,可在3~8周内自然消失,而淋巴结肿大持续较久(A对)。

2、E

答案解析:疳疮消退后,约在感染后7-10周,潜伏的螺旋体大量繁殖,进入血液循环,侵入多种组织内,全身皮肤粘膜广泛出现杨梅疮,成为二期梅*,书中所言7-10周,然8周时疳疮可能才刚消退,非最佳(E对)。感染梅*,在不洁性交后约2-4周,常表现为外生殖器部位出现疳疮,为一期梅*(AB错)。疳疮不经治疗,可在3-8周内自然消失,而淋巴结肿大持续较久,而杨梅疮常在疳疮消退后才出现(CD错)。

3、C

答案解析:梅*,是由梅*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慢性传播性疾病,属于中医的‘霉疮’、‘疳疮’、‘花柳病’等范畴,早期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损害,晚期可造成骨骼及眼部、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等多种器官组织的病变,一期梅*,主要表现为疳疮(硬下疳),初为丘疹或浸润性红斑,继之轻度糜烂或呈浅表性溃疡,其上有少量黏液性分泌物或覆盖灰白色薄痂,边缘隆起,边缘及基底部呈软骨样硬度,无痛无痒,直径1~2cm,圆形,呈牛肉色,局部淋巴结肿大。本病例诊断梅*,一期梅*明确,疳疮:可选用鹅*散或珍珠散敷于患处,每日3次,青吹口散,具有清热、解*和止痛的作用,用于口、舌、咽喉疼痛之疳疮(C对)。青黛散,具有收湿止痒、清热解*的作用,用于一般皮肤病,焮肿痒痛出水(A错)。生肌散,用于横痃、杨梅结节脓腐除尽之时,用生肌散掺于疮面上,盖红玉膏,每日1次(D错)。桃花散,具有止血的作用,用于疮口出血(E错)。

4、C

答案解析:白秃疮皮损特征是在头皮有圆形或不规则的覆盖灰白鳞屑的斑片,病损区毛发干枯无泽,常在距头皮0.3~0.8cm处折断而呈参差不齐,无鼠尿臭(A错)。脚湿气病主要发生在趾缝,以皮下水疱、趾间浸渍糜烂、渗流滋水,角化过度,脱屑,瘙痒为特征,无鼠尿臭(B错)。肥疮:其特征是:有*癣痂堆积,癣痂呈蜡*色,肥厚,富黏性,边缘翘起,中心微凹,上有毛发贯穿,质脆易粉碎,有特殊的鼠尿臭(C对)。圆癣的皮损特征为环形或多环形、边界清楚、中心消退、外围扩张的斑块,无鼠尿臭(D错)花斑癣皮损好发于颈项、躯干,尤其是多汗部位以及四肢近心端,为大小不一、边界清楚的圆形或不规则的无炎症性斑块,色淡褐、灰褐至深褐色,或轻度色素减退,或附少许糠秕状细鳞屑,常融合成片,无鼠尿臭(E错)。

5、D

答案解析:药*有一定的潜伏期,第一次发病多在用药后5~20天内,重复用药常在24小时内发生,短者甚至在用药后瞬间或数分钟内发生(D对)。

细目十一湿疮

要点一湿疮的临床特点

相当于西医的湿疹。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易成慢性等。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急性湿疮以丘疱疹为主,炎症明显,易渗出;慢性湿疮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要点二湿疮的病因病机

由于禀赋不耐,饮食失节,或过食辛辣刺激荤腥动风之物,脾胃受损,失其健运,湿热内生,又兼外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所致。急性者以湿热为主;亚急性者多与脾虚湿恋有关;慢性者则多病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乃至肌肤甲错。发于小腿者则常由经脉弛缓、青筋暴露,气血运行不畅,湿热蕴阻,肤失濡养所致。本病的发生与心、肺、肝、脾四经的病变有密切的关系。要点三湿疮的辨证治疗本病以清热利湿止痒为主要治法。急性者以清热利湿为主;慢性者以养血润肤为主。外治宜用温和的药物,以免加重病情。(一)内治1.湿热蕴肤证证候:发病快,病程短,皮损潮红,有丘疱疹,灼热瘙痒无休,抓破渗液流脂水;伴心烦口渴,身热不扬,大便干,小便短赤;舌红,苔薄白或*,脉滑或数。治法:清热利湿止痒。方药: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2.脾虚湿蕴证证候:发病较缓,皮损潮红,有丘疹,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纳少,腹胀便溏,易疲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治法:健脾利湿止痒。方药: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紫荆皮、地肤子、白鲜皮。3.血虚风燥证证候:病程久,反复发作,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或皮损粗糙肥厚,剧痒难忍,遇热或肥皂水洗后瘙痒加重;伴有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弦细。治法:养血润肤,祛风止痒。方药: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丹参、鸡血藤、乌梢蛇。(二)外治1.急性湿疮初起仅有潮红、丘疹,或少数水疱而无渗液时,外治宜清热安抚,避免刺激,可选用清热止痒的中药苦参、*柏、地肤子、荆芥等煎汤湿敷,或用三*洗剂、炉甘石洗剂外搽。若水疱糜烂、渗出明显时,外治宜收敛、消炎,促进表皮恢复,可选用*柏、生地榆、马齿苋、野菊花等煎汤,或10%*柏溶液,或2%-3%硼酸水冷敷。再用青黛散麻油调搽,急性湿疮后期滋水减少时,外治宜保护皮损,避免刺激,促进角质新生,清除残余炎症,可选*连膏、青黛膏外搽。2.亚急性湿疮外治原则为消炎、止痒、燥湿、收敛,选用三*洗剂、3%黑豆馏油等外搽。3.慢性湿疮可选用各种软膏剂、乳剂,根据瘙痒及皮肤肥厚程度加入不同浓度的止痒剂、角质促成和溶解剂,一般可外搽青黛膏、5%硫*软膏、10%-20%黑豆馏油软膏。

要点四婴儿湿疮的病因、辨证论治

(一)病因相当于西医的婴幼儿湿疹。由于禀性不耐,脾胃运化失职,内有胎火湿热,外受风湿热邪,两者蕴阻肌肤而成;或因消化不良、食物过敏、衣服摩擦、肥皂水洗涤刺激等而诱发。(二)辨证论治1.内治(1)胎火湿热证证候:皮肤潮红,红斑水疱,抓痒流滋,甚则*水淋漓、糜烂,结*色痂皮;大便干,小便*赤;苔*腻,脉滑数。治法:凉血清火,利湿止痒。方药:消风导赤汤加减(2)脾虚湿蕴证证候:初起皮肤暗淡,继而出现成片水疱,瘙痒,抓破后结薄痂,患儿多有消化不良,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舌淡,苔白或白腻,脉缓。治法:健脾利湿。方药:小儿化湿汤加土茯苓、鱼腥草。2.外治(1)脂溢性和湿性用生地榆、*柏煎水或马齿苋合剂、2%硼酸水外用冷湿敷,待流滋、糜烂减轻后,选用青黛散油、*连油或蛋*油外搽。(2)干性用三*洗剂、*柏霜外搽。细目十二接触性皮炎

要点一接触性皮炎的诊断要点

1.发病前有明显的接触史,均有一定的潜伏期。2.一般急性发病,常见于暴露部位,如面颈、四肢。3.皮损的形态、范围、严重程度取决于接触物质种类、性质、浓度、接触时间的久暂、接触部位和面积大小及机体对刺激物的反应程度。皮损边界清楚,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形态与接触物大抵一致。皮疹一般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或大疱、糜烂、渗出等,一个时期内以某一种皮损为主。4.病因去除和恰当处理后可在1-2周内痊愈。但反复接触或处理不当,可转变为亚急性或慢性,皮损表现为肥厚粗糙,呈苔藓样变。5.皮肤斑贴试验:将可疑致敏物用适当溶剂配成一定比例的浓度作斑贴试验,若示阳性则提示患者对被试物过敏。

要点二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疮、颜面丹*的鉴别

1.急性湿疮病因常不明确,无明显接触史,皮损为多形性,对称性分布,部位不定,边界不清楚,有趋向于慢性或再发的倾向。2.颜面丹*无异物接触史:全身症状严重,常有寒战,高热,头痛,恶心等症状,皮疹以水肿性红斑为主,形如云片,色若涂丹;自感灼热,疼痛而无瘙痒。

要点三接触性皮炎的治疗

本病以清热祛湿止痒为主要治法。首先应避免接触过敏物质,否则治疗无效。急性者以清热祛湿为主;慢性者以养血润燥为主。(一)内治1.风热蕴肤证证候:起病较急,好发于头面部,皮损色红,肿胀轻,其上为红斑或丘疹,自觉瘙痒,灼热;心烦,口干,小便微*;舌红,苔薄白或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止痒。方药:消风散加紫荆皮(花)、僵蚕。2.湿热*蕴证证候:起病急骤,皮损面积较广泛,其色鲜红肿胀,上有水疱或大疱,水疱破后则糜烂渗液,自觉灼热瘙痒;伴发热,口渴,大便干,小便短*;舌红,苔*,脉弦滑数。治法:清热祛湿,凉血解*。方药:龙胆泻肝汤合化斑解*汤加减。3.血虚风燥证证候: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皮损肥厚干燥有鳞屑,或呈苔藓样变,瘙痒剧烈,有抓痕及结痂,舌苔红,苔薄,脉弦细。治法: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方药:当归饮子合消风散加减。(二)外治用药宜简单、温和、无刺激性。找出致病原因,去除刺激物质,避免再接触。细目十三药*

要点一药*的病因病机

总由禀赋不耐,邪*侵犯所致。风热之邪侵袭腠理,入里化热,热入营血,血热妄行,溢于肌肤;或禀血热之体,受药*侵扰,火*炽盛,燔灼营血,外发皮肤,内攻脏腑;或禀湿热之体,受药*侵扰,体内湿热蕴蒸,郁于肌肤;病久药*灼伤津液,气阴两伤,肌肤失养。久病阴液耗竭,阳无所附,浮越于外,病重而危殆。

要点二药*的诊断

1.临床表现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基本具有以下特征:(1)发病前有用药史。(2)有一定的潜伏期,第一次发病多在用药后5-20天内,重复用药常在24小时内发生,短者甚至在用药后瞬间或数分钟内发生。(3)突然发病,自觉灼热瘙痒,重者伴有发热、倦怠、纳差、大便干燥、小便*赤等全身症状。(4)皮损形态多样,颜色鲜艳,分布为全身性、对称性,可泛发或仅限于局部。2.常见类型药疹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不同患者用同一种药物可引起不同的皮疹和症状,常见的临床类型有以下几种:(1)固定红斑型典型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紫红斑,边界清楚,重者红斑中央形成水疱或大疱。如再服此药,可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先感原发疹部位瘙痒,随之局部发生同样皮损,但损害可扩大。(2)荨麻疹样型症状为大小不等的风团,颜色较一般荨麻疹红,持续时间较长。(3)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皮损为密集、红色、帽针头至米粒大的斑疹或斑丘疹,常对称分布,可泛发全身,以躯干为多,类似麻疹。猩红热样发疹型开始为小片红斑、从面、颈、上肢、躯干向下发展,快者24小时,慢者3-4天可遍及全身、为水肿性鲜红色斑疹,弥漫对称分布,互相融合,很似猩红热。若不及时停药,可发展为重症药疹。(4)湿疹皮炎样型大都先由外用药物引起局部接触过敏,发生湿疹样皮炎后,再服用或注射同样的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即可发生泛发的湿疹样皮损。(5)多形红斑型临床表现与多形红斑相似,皮损为豌豆至蚕豆大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丘疹,红斑中心呈紫红色或有水疱,有虹膜样或靶样损害,境界清楚。(6)紫癜型轻者双小腿出现针头至豆大或更大的紫红色瘀点或瘀斑,散在或密集分布,皮疹平或稍隆起。重者可累及四肢、躯干,有时可有风团,甚至中央有小血疱。(7)大疱性表皮松解型是最严重的一型药疹。发病急。初起皮损发生于面、颈、胸部,为紫红或暗红色略带铁灰色斑,很快扩大、增多、融合,红斑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及表皮松解,水疱极易破,形成大片糜烂面,或外观无水疱,该处表皮极松,一推即形成糜烂面,似浅Ⅱ°烫伤。严重者可因感染、重要脏器病变、水电解质失衡等造成死亡。(8)剥脱性皮炎型属重症药疹,可开始即有全身皮肤潮红肿胀,或从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发疹型发展而来。面部及手足皮损尤为重。2周左右全身皮肤大量脱屑,呈落叶状或鳞片状,手足呈手套袜套样剥脱。严重者全身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

要点三药*的治疗

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临床以辨证论治为主。重症宜中西医结合治疗。1.辨证论治(1)湿*蕴肤证证候:皮疹为红斑、丘疹、风团、水疱,甚则糜烂渗液、表皮剥脱;伴灼热剧痒,口干,大便燥结,小便*赤,或有发热;舌红,苔薄白或*,脉滑或数。治法:清热利湿,解*止痒。方药:萆薢渗湿汤加减。(2)热*入营证证候:皮疹鲜红或紫红,甚则为紫斑、血疱,灼热痒痛;伴高热,神志不清,口唇焦燥,口渴不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少或镜面舌、脉洪数。治法:清热凉血,解*护阴。方药:清营汤加减。(3)气阴两虚证证候:严重药疹后期大片脱屑;伴低热,神疲乏力,气短,口干欲饮;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益气养阴清热。方药:增液汤合益胃汤加减。2.外治疗法根据皮损表现可选用中药溻渍、中药熏洗、中药涂擦等剂型和药物。3.西医治疗(1)一般药疹,使用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和钙剂(2)重症药疹,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除运用上述内治、外治方法外,宜早期足量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氢化可的松-mg或地塞米松10-15mg,维生素C2-3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mL中,静脉滴注。至病情缓解后,改为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必要时配合抗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

要点四药*的预防与调护

1.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是合理用药。用药前必须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应用青霉索及抗*血清制剂,用药前要作过敏试验。2.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遇到全身出疹、痛痒,要考虑药疹的可能,及时诊断,及时处理。3.多饮开水,忌食辛辣发物。4.皮损忌用热水烫洗或搔抓。5.重症药疹应按危重患者进行护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外科学湿疮接触性皮炎药毒